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平安证券-宏观季报:2017经济反弹落定,温和回落恐难避免-180119

上传日期:2018-01-19 13:29:25 / 研报作者:魏伟陈骁 / 分享者:1005686
研报附件
平安证券-宏观季报:2017经济反弹落定,温和回落恐难避免-180119.pdf
大小:87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平安证券-宏观季报:2017经济反弹落定,温和回落恐难避免-180119

平安证券-宏观季报:2017经济反弹落定,温和回落恐难避免-180119
文本预览:

《平安证券-宏观季报:2017经济反弹落定,温和回落恐难避免-180119(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宏观季报:2017经济反弹落定,温和回落恐难避免-180119(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平安观点:
        2017  经济增速小幅反弹,2018  温和回落恐难避免
        2017  年GDP  增速6.9%,较去年上升0.2  个百分点,四季度GDP  增速6.8%,与三季度持平。中国宏观经济增速结束了2011  年以来持续下滑的态势,转而出现了小幅回升。
        分产业来看,首先从增速的角度,第一产业2017  年同比增速升为3.9%(前值3.3%),第二产业同比增速降为6.1%(前值6.3%),第三产业同比增速升为8.0%(前值7.7%);其次从对GDP  同比的拉动角度,2017  年第一产业对GDP  增速拉动0.3  个百分点,较2016  年保持不变,第二产业对GDP  增速拉动2.4  个百分点,较2016  年下滑0.1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  增速拉动4.1  个百分点,上升0.2  个百分点,由此从生产法的角度来看,由工业与建筑业组成的第二产业于2017  年小幅走弱,但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形势较好,对GDP  增速起到较强支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17  年第二产业增速下行,但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年水平明显有所抬升,由此可见建筑业受到房地产拖累,增速可能出现了较大下行。
        从需求端来看,2017  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  同比增速拉动4.1  个百分点,较2016  年小幅下滑0.2  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与净出口对GDP  的拉动并未公布,但从固定投资增速走势与进出口额增速走势层面来看,净出口大概率是推升2017  年GDP  增速的主要边际动力来源,从三季度的累计数据来看也是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力减弱、净出口拉动力大幅增强。虽然当前出口增速已处于较高水平,基数抬升之下,继续走高概率不大;但考虑到进口增速未来下行压力可能更为显著,净出口仍将为GDP  增速提供一定支撑,以弥补固定投资增速下行压力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们预计2018  年消费仍可基本维持平稳,房地产投资与基建投资将拉低固定投资增速(进一步影响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仍将提供一定正面动力,但边际改善幅度可能有所减弱,由此预计2018  年GDP  增速小幅下行至6.6%。
        “唯GDP  论”渐行渐进,关注经济质量指标
        事实上,虽然当前市场对于经济形势的多空争议相对较大,但在GDP  增速的预测方面,却基本达成小幅下行的一致预期;这意味着仅以GDP  增速走势来评判经济发展形势的局面正在逐渐被弱化,同时政府官方也明确提出了未来将建立以经济质量为主体的经济指标评判体系。
        对此,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指标未来可能成为GDP  增速的重要补充,值得重点关注:
        其一是经济增长效率指标,例如劳动生产率增速,2017  年GDP  增速虽然出现一定程度的企稳回升,但劳动生产率增速却并未改变下行趋势,经济增速向好的背后一方面较大程度依托外围经济形势的改善,另一方面可能还意味着背后更大规模的资源投入。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一定程度代表的是创新与技术的改善提升、更加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而这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其二是调查失业率指标,以往政府追求GDP  增速的本质其实是在追求新增就业规模,而就业的意义之重大无需过度赘述。目前我国缺乏与国际接轨的失业率指标(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仅统计主动到劳动部门登记的失业人数),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已在新闻发布会上表态,国家统计局准备在今年迟些时候对外正式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失业状况,未来中国有效的失业率指标可期。
        其三是财政收入增速指标,与GDP  增速这类统计方式中存有较大估算成分的统计指标相比,在税收政策未发生较大变化的背景下,政府的实际财政收入增速切实客观反映了包括大中小型企业在内的整体企业的纳税变化。当前各地方政府正在纷纷挤出财政收入数据的水分,未来较为准确的财政收入数据不失为GDP增速的可靠补充。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