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兴业证券-资本过剩的年代系列报告之四:日本金融开放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180613.pdf
大小:2004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兴业证券-资本过剩的年代系列报告之四:日本金融开放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180613

兴业证券-资本过剩的年代系列报告之四:日本金融开放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180613
文本预览:

《兴业证券-资本过剩的年代系列报告之四:日本金融开放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180613(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证券-资本过剩的年代系列报告之四:日本金融开放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180613(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我们自  2015  年的系列报告中持续提示全球缺需求背景下美国“祸水东引”的风险上升。历史上可以参考的即  80年代的日本。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曾经分析了美国针对日本在贸易层面的一系列措施,而事实上美国针对日本的政策远不仅限于贸易,也同样体现在金融层面。
        要求其他国家金融开放是美国的一贯政策。发达经济体的资本过剩致使其国内资本回报率不断下降,而新兴市场的资本稀缺性则意味着其境内资本回报率更高,因此以逐利为目的的资本必然有要求新兴市场开放的诉求。
        80年代美国对日策略:离岸包围本土。在日本国内市场难以突破的背景下,美国借日元离岸市场大规模吸引日本企业在境外发债,大量分流日本银行境内的贷款需求,最终通过离岸包围本土的方式逐步撬动日本银行在本土金融市场中的统治地位。
        日本的教训:本土机构能力有短板,被迫陷入恶性竞争,最终酿成金融危机。在优质企业的融资需求被离岸市场大量分流的背景下,日本金融机构陷入价格战,叠加央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最终导致危机。
        90年代开始,对日策略被大量复制,用于要求新兴市场开放。90年代,包括  IMF  和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组织,敦促新兴市场向外资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新兴市场的开放使得新兴市场的外债快速累积,最终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
        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启示:对公业务更易受到冲击。前面更多阐述的是对日本银行的影响,但日本金融开放过程中对非银金融机构也有冲击,尤其是投行的承销业务(尤其是国际业务)、养老金的委托资产管理、衍生品投资等。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升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