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兴制药(688136)-调研纪要-250926
原标题:科兴制药:2025年9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926
公告日期:2025-09-26
调研日期:2025 年 9 月 24 日 10:00-11:00
来源:网络,悟空智库整理
全文共计 6787 字
证券代码: 688136 证券简称:科兴制药
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05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其他(线上交流) |
参与单位名称及人员姓名 | 东方红资管、银华基金、国联基金、深圳红筹投资、轩汉投资、兴银理财、泰康资产、银河基金、易方达基金、兴银理财、招商基金、东吴基金、光大保德信、长盛基金、容光投资、中加基金、中航基金、WL Fund、华宝基金、平安资管、泰康资管、中金证券、首创证券。 |
时间 | 2025 年 9 月 24 日 10:00-11:00 |
地点 | 腾讯会议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姓名 | 1、董事、董秘兼财务总监 王小琴 2、IRD 段小霞 |
公司于 2025 年 9 月 24 举行线上交流会,就公司近期经营情况、创新药进展、海外商业化布局等与投资者进行了互动交流。 一、公司近期创新药及经营情况进展 1、公司首个创新药管线纳入突破性疗法 2025 年 9 月 22 日,公司管线人干扰素 α1b 吸入溶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CDE)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作为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专用药,有望成为全球首款干扰素吸入制剂,为全球儿童呼吸道感染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根据 Morgan Stanley 的预测,全球 RSV 治疗市场规模将从 2025 年 21 亿美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89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33%。儿童专用吸入溶液制剂尚未有产品上市,公司的干扰素 α1b 吸入溶液将快速填补市场空白,结合多年短效干扰素销售的品牌影响力、营销网络等优势快速打开市场,获得先发优势。 |
目前,人干扰素 α1b 吸入溶液 III 期临床试验顺利推进中,公司计划通过滚动递交研究资料的形式向 CDE 申报本品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有望加速其后续上市进程。
2、其他差异化创新药进展
2025 年,围绕肿瘤、自免、代谢等领域,公司创新研发持续推进,差异化抗体平台前景广阔,前瞻布局自免双抗方向。公司基于 KX-FUSION 蛋白药物、KX-BODY 抗体药物等技术平台,布局了一系列差异化的创新管线。
GB18(GDF15 单抗)用于肿瘤恶病质的治疗,目前已获得中美 IND 批准,已启动Ⅰ期临床;GB12(IL-4R/IL-31 双特异性纳米抗体)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前数据显示,GB12 在炎症和瘙痒指标上均具有显著优势,有望解决临床痛点;GB20(TL1A)与 GB24(TL1A/LIGHT)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GB20 的PCC 分子具有良好体内外活性,在动物模型上显示出良好的缓解 IBD 症状与改善肠道功能和细微结构的效果。 GB26(系统性红斑狼疮)同时靶向三条通路,兼顾两群细胞,从根本解决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实现"精准缓解”。
3、经营进展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高速增长,销售费用率大幅优化。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00 亿元,同比减少 7.82%;归母净利润 0.80 亿元,同比增长约576%;扣非归母净利润 0.45 亿元,同比增长约 11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0.30 亿元,同比增长约 188%。公司持续聚焦“精准配置、降本增效”,通过推行全业务链条的精益管理,不断提升运营效能,2025 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为 36.40%,同比下降 7.67pct;管理费用率 6.20%,同比增加 0.65pct;研发费用 11.66%,同比增加 1.09pct。
在欧盟市场深耕方面,欧盟战略合作深化,公司把握高端生物类似药窗口期,构筑海外增长新引擎。公司于近期与上海澳斯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合作研发 KXBS001 高端生物类似药,公司将结合在欧盟市场的先发渠道优势,积极抓住欧盟高端生物类似药快速增长的市场机会,为公司海外业务的持续增长谋篇布局。
二、现场问答
1、公司未来 3-5 年创新药立项思路和侧重?
在未来三至五年,公司将持续聚焦于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领域中尚未满足的重大临床需求,侧重于解决现有疗法的核心瓶颈。依托自主开发的多特异性抗体平台与先进的分子工程技术,致力于研发“更智能”的创新型双抗/多抗药物,推动从“靶点组合”向“机制突破”的研发升级。
在肿瘤治疗领域,公司重点布局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的创新路径。通过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关键免疫抑制细胞,或能突破肿瘤自我保护屏障。增强免疫细胞浸润与活化,克服现有免疫疗法耐药性高、响应率低等核心瓶颈,提升疗效的广度与持久性。
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公司侧重“免疫复位或重置”,区别于传统系统性免疫抑制。通过精准靶向致病性免疫细胞亚群,或开发仅在病灶微环境中激活的“条件型”多功能抗体,实现在精准治疗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免疫功能的影响,显著降低全身毒性,提升治疗安全性与患者依从性。
公司立足于深层次机制创新,强调源头技术突破与差异化产品构建,通过以机制驱动的研发路径,填补未被满足的临床空白,并为公司打造高壁垒、可持续的产品管线,创造长期临床价值与投资回报。
2、针对炎症性肠病(IBD),公司立项双靶 TL1A+light 的科学考量依据?
答:TL1A 靶点的核心优势,TL1A(TNF-like molecule 1A)在 IBD 调控网络中处于上游位置,可以被视为“总阀门”来阻断多条与 IBD 相关的炎症信号通路。这种机制使得 TL1A 抑制剂能够更全面地干预疾病进展,相较于现有靶点如 TNF-α、p19/p40 或α4β7 等,其作用范围更广且更加根本化。2025 年9 月 22 日,赛诺菲在 Clinicaltrials.gov 网站上注册了 TL1A 抗体 Duvakitug的四项三期临床试验,分别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海外 MNC 将 TL1A 靶点推向临床后期,展显了 TL1A 靶点在 IBD 领域治疗的巨大潜力和显著优势。
TL1A 双抗的立项逻辑,鉴于 IBD 病因复杂,单一靶点难以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开发 TL1A 双抗成为一种重要的策略。以下是其主要考虑因素:
LIGHT 通路在肠道炎症与纤维化进程中发挥双重驱动作用:一方面,通过与其受体 HVEM 和 LTβR 结合,激活多种免疫细胞,加剧肠道炎症反应;另一
方面,可直接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促进组织纤维化进展。 当前临床治疗多聚焦抗炎,对纤维化进程干预有限,存在显著未满足需求。因此,靶向 LIGHT 的双特异性抗体不仅有望增强抗炎疗效,更具备潜力阻断炎症向纤维化的转化路径,实现从“控制症状”到“延缓疾病进展”的跨越。这一策略有望突破现有疗法局限,推动炎症性肠病(IBD)进入全病程管理的新阶段,具备明确的临床差异化价值与长远市场潜力。 3、MNC 比如强生收购了 TSLP/IL33,请问对于后续双靶药物做自免大适应症的前景机会?以及我们选择 IL-4/IL-31 的处于什么考量? 答:公司长期致力于免疫疾病领域的研发与创新,尤其注重老年人口和慢性病管理的长期用药市场,这一市场的潜力巨大且需求明确。在特异性皮炎 (AD)的管线布局方面,公司选择了 GB12 作为重点研发方向,其核心考虑在于 IL-4/IL-31 靶点组合的多样性和适应症扩展潜力。 具体而言,IL-4 和 IL-31 靶点的组合不仅能够覆盖多种免疫相关疾病,还通过多通路协同治疗有效解决单靶点药物可能面临的耐药性局限。这种策略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持久的治疗方案。此外,该靶点组合在适应症扩展上具有显著优势,例如可以延展到哮喘以及其他炎症性疾病,从而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和商业价值。 4、各个重点项目 BD 的进展和预期?目前潜在合作方洽谈的节奏是否受地缘政治影响? 答:公司国内外 BD 团队积极推进与海外欧美企业及 VC 机构的合作交流,洽谈节奏未受到影响。 | |
附件清单(如有) | 无 |
日期 | 2025 年 9 月 25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