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医疗健康行业重大事项点评:首次检出本土XBB.1.5,关注后新冠时代的疫情产业链机会-230220

《中信证券-医疗健康行业重大事项点评:首次检出本土XBB.1.5,关注后新冠时代的疫情产业链机会-230220(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医疗健康行业重大事项点评:首次检出本土XBB.1.5,关注后新冠时代的疫情产业链机会-230220(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Omicron变异株层出不穷,近日我国本土首次检出XBB.1.5。国内五款新冠小分子药物已获批,第二梯队产品持续推进临床开发,疫情应对准备充足。辉瑞Paxlovid商业化成果显著,2022年全球销售额189亿美元,新冠小分子药物市场广阔。若未来国内新冠疫情反复,新冠小分子需求有望增加,建议关注新冠小分子药物产业链及疫情相关原料药需求改善,同时关注服务于新冠预防、检测、治疗等环节的抗疫品种。
▍Omicron变异株层出不穷,本土首次检出XBB.1.5。截止到2023年2月17日被WHO列入“Variants of Concern”的Omicron变异株增加至9种,新型变异株XBB.1.5占比快速增加。根据Nextstrain数据,截止到2023年2月17日全球新确诊新冠病例中XBB.1.5变异株占比增长至34%,截至2023年2月11日XBB.1.5在美国感染患者中占比接近75%。近日我国境内也首次监测到XBB.1.5变异株,提示新一波疫情传播风险,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国内五款新冠小分子药物获批,疫情应对准备充足。目前国内共有5款新冠小分子治疗药物获批,包括3款国产药物(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君实生物的民得维和先声药业的先诺欣)以及2款进口药物(辉瑞的Paxlovid、默沙东的Molnupiravir)。相较于两款进口药物,国产治疗药物价格优惠,能够缩短症状改善及核酸转阴时间,两款进口药物主要定位为降低伴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新冠患者重症/死亡风险。此外盐野义新冠小分子药物已经在中国提交上市申请,国内药企包括众生药业、科兴制药、前沿生物等持续快速推进临床开发同类产品,作为第二梯队产品研发进展领先。
▍新冠小分子药物全球市场广阔,Paxlovid商业化成果显著。根据各家公司财报,2022年辉瑞Paxlovid、默沙东Molnupiravir和吉利德的瑞德西韦全球销售额分别为189亿、57亿、39亿美元。2022年Paxlovid在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中市占率平均为86%,辉瑞预测Paxlovid未来4年内(2023-2026)需求量仍将维持增长趋势。同年美国联邦政府分发的新冠小分子药物中Paxlovid占比超过80%,远超默沙东Molnupiravir。
▍关注新冠小分子药物产业链及疫情相关原料药需求改善。若未来国内新冠疫情反复,新冠小分子药物需求有望增加,建议关注新冠小分子药物产业链标的。此外,之前已有多家国内药企取得新冠口服药MPP授权生产辉瑞Paxlovid和默沙东Molnupiravir在中低收入国家供应。随着2022年12月份疫情防控的逐步放开,下游对于抗病毒药、退烧药、抗生素、激素等需求得到显著释放/恢复,未来院端诊疗的需求有望得到改善,建议关注疫情相关原料药的量价恢复以及中长期的需求改善。
▍风险因素:新冠疫情反复的风险;新产品上市销售不达预期的风险;在研药物上市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国内防疫政策超预期变动的风险。
▍投资策略:Omicron变异株XBB.1.5传播迅速,近日国内首次检出本土XBB.1.5变异株,提示新一波疫情风险,建议关注服务于新冠预防、检测、治疗等环节抗疫品种:(1)新冠疫苗相关标的沃森生物、康泰生物、康希诺等;(2)医用手套相关标的英科医疗、蓝帆医疗;(3)医用口罩相关标的振德医疗、稳健医疗等;(4)抗原检测相关标的东方生物、诺唯赞等;(5)核酸检测相关标的金域医学、华大基因等;(6)治疗药物建议关注已有新冠小分子药物获批的制药企业君实生物、先声药业,与真实生物就阿兹夫定达成商业化协议的复星医药,以及新冠小分子药物产业链相关标的九洲药业、普洛药业等;(7)新冠治疗相关中药标的康缘药业、太极集团、华润三九、云南白药等;(8)药店相关标的建议关注益丰药房、老百姓、大参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