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基于300万条土地大数据的分析:规范国企购地新政满月纪实-221122

《中信建投-基于300万条土地大数据的分析:规范国企购地新政满月纪实-221122(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基于300万条土地大数据的分析:规范国企购地新政满月纪实-221122(22页).pdf(2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规范国企购地新政出台近两月
2022年9月27日,财政部下发126号文,提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然而,新政颁布后的10-11月,国有企业购地现象持续深化,不降反升。31个省市中有21个地区地方国企购地占比进一步提升,本次新政效果不及预期。结构上看,城投公司与地方产业国企是国企购地的中流砥柱,但国有地产企业购地力度并非很大。
目前黎明前黑暗,明春将春暖花开
国企购地最本质特征是“逆周期性”,其与房地产周期呈负相关,且并没有时滞。因此,只要未来楼市企稳,国企购地现象将得到缓解。在当前政策刺激力度下,预计国企购地将在明年上半年边际回落。节奏上看,国企一直有年末突击购地现象,主要是因为年末出让土地更多,需要国企稳定市场。预计2022年末及2023年1月地方国企购地将仍然严重。但明年2月后将周期性缓解,当前是土地市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
国企购地或带来5000亿潜在财务损失
政府指导下的购买价格一般高于均衡价格,国企购地从财务上看大概率将是“亏本”买卖。学术研究显示,对于位置相近的土地,地方政府出让给城投的溢价程度甚至高达18%。最近一年城投购地金额18511亿元,预计产生财务亏损3331亿元(18511*18%);地方产业国企购地8833亿元,预计产生财务亏损1590亿元(8833*18%),两者合计近5000亿元。
去伪存真,还原真实的土地市场
我们构建“土地出让金折算系数”,赋予不同购地人不同权重以更加准确衡量真实土地收入。我们预计,今年名义的土地成交价款将实现5.08万亿元,较去年减少33%。真实的土地成交价款预计仅为3.08万亿元,较去年减少44%,降幅将比名义水平扩大11个百分点,几乎腰斩。
如何看待城投公司购地?
节奏上看,当前国企购地已是“强弩之末”,预计今年底以及明年1月将继续保持在高位。但随着未来楼市回暖,以及国企购地的年内周期性特征,明春国企购地将边际减少。
风险上看,无需对城投购地过度担心,其与地方政府本是一体,合并报表即相互抵消。更加需要关心的是转型激进的城投公司,这类企业若当前购地,未来又与政府划清关系,则可能带来较大风险。此外,产业国有企业在本轮楼市萧条中也积极购地,其市场化程度更高,且并非擅长地产业务,过度购地将带来风险。
风险提示:数据精确度,经济与政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