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新时代证券-乡村振兴的历史经验和国际比较:加快城市化是拉动内需和乡村振兴的关键-180726

上传日期:2018-07-27 09:11:48 / 研报作者:潘向东刘娟秀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新时代证券-乡村振兴的历史经验和国际比较:加快城市化是拉动内需和乡村振兴的关键-180726.pdf
大小:1505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新时代证券-乡村振兴的历史经验和国际比较:加快城市化是拉动内需和乡村振兴的关键-180726

新时代证券-乡村振兴的历史经验和国际比较:加快城市化是拉动内需和乡村振兴的关键-180726
文本预览:

《新时代证券-乡村振兴的历史经验和国际比较:加快城市化是拉动内需和乡村振兴的关键-180726(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证券-乡村振兴的历史经验和国际比较:加快城市化是拉动内需和乡村振兴的关键-180726(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加快城市化是拉动内需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我国经济整体呈现稳中趋降,2018  年二季度  GDP  同比增长  6.7%,贸易顺差收窄,投资增速回落,消费增速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经济形势面临考验,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是拉动内需和乡村振兴的关键,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二是发展空间巨大,我国城乡之间,以及我国乡村发展水平和全球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三是预期效果显著,我国农业人均增加值和人均GDP  比值只有  0.19,是全球最低水平之一,如果能够达到世界其它国家乡村发展水平,将会释放巨大的经济增长潜能,预期乡村振兴在未来二三十年中,将会持续每年拉动经济增长  1.5-2%,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农村是中国经济面对考验的压舱石。从历史经验看,我国经济面临考验时,农村经济均是中国经济应对考验的压舱石。新中国成立之初,20  世纪  50  年代,农村为国家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农业剩余。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方面农村实行大包干为主的家庭承包制,减少了支农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村办工厂和城市迁移,为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供给。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和农村成为了中国经济的一个储存机制,在经济增长时农村为城市提供劳动力和资金,经济下滑时农村提供了失业储存和消费需求。
        乡村振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走之路。在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中,最具有参考意义的就是日本和韩国。日本在  1979  年推出“一村一品”的造村运动,培育产业基地,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产品增加值,提高了农村活力。造村运动大幅度改善了日本农村的基础设施,扩大了市场内需。面对  90  年代的经济泡沫,日本农业人均增加值依然稳步提升,对经济稳定起到了正面作用。韩国在  70  年代开展了“新村运动”,从农村基础设施入手,改善韩国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创办村办工厂,提升了韩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即使是在亚洲危机和  08  金融危机时,农业人均增加值保持稳定增长。
        政策建议。本报告的政策建议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发展城市化,城市化和乡村振兴并不矛盾,城市化吸收农村人口,农业才更有可能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化经营;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电网、工程机械、管网等方面;三是土地制度改革,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和确权工作的推进,农民闲置土地和闲置宅基地将会进一步集中,规模化经营成为现代化农业的前提;四是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亟需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大宗农作物机械的国产化水平,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业;四是产业融合,第二三产业和农业进行融合,农民的收入将可能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包括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