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胡博解牛”系列之一:消费股调整,过去与现在-180808

《华泰证券-“胡博解牛”系列之一:消费股调整,过去与现在-180808(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胡博解牛”系列之一:消费股调整,过去与现在-180808(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历史上消费股调整的特征
近期,市场对消费股的调整关注度较高。我们通过复盘发现,2005 年以来消费股共有6 轮相对下行期、11 轮绝对下行期,在市场下跌阶段日常消费表现优于可选消费、一线消费龙头回撤幅度小于二线消费。我们还发现,消费股调整阶段存在四大特征:消费信心指数和社零偏弱、盈利下行、相对估值处于较高位置、交易拥挤等。在消费股调整及其之后的一个月、一个季度,行业表现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搭台、成长唱戏特征。当前消费股所处环境与2010年-2012年较为相似,消费股目前的回撤幅度尚小于2010年-2012年期间消费股的最大回撤幅度。
2005 年以来消费股共有6 轮相对下行期,一线消费龙头回撤小于二线消费
相对收益视角看,2005 年以来,消费股相对万得全A 共有6 轮下行期;绝对收益视角看,消费股共有11 轮下行期,且大多是在A 股处于熊市阶段。分日常消费和可选消费看,我们发现由于日常消费板块的防御属性强于可选消费,A 股下跌时期,日常消费板块表现优于可选消费板块。分一线消费龙头和二线消费看,一线消费龙头无论是品牌的护城河、营销渠道还是规模体量、成本管控等更具优势,因而一线消费龙头回撤幅度相对小于二线及其他消费股;不过,与之前每轮不同的是,本轮消费股调整前期一线消费龙头的涨幅要大于二线消费股。
消费股调整阶段特征:社零偏弱、盈利下行、相对估值偏高、交易拥挤
复盘2007年-2008年、2010年-2012年消费股调整阶段,我们发现四大共同特征:一是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弱、社零偏弱;消费者信心指数同比回落大约领先消费股股价回落6 个月。二是盈利总体下行,无论是板块整体还是具体消费行业(除白酒),两个阶段归母净利同比、净资产收益率大多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三是相对估值处于历史较高位置,消费一级行业相对估值分位数大多在80%乃至90%以上;随着盈利下滑、A 股市场整体估值中枢下移,消费板块盈利-估值匹配度弱化。四是交易拥挤,基本面逻辑破坏容易引发机构抛售,调整期间消费板块内部细分行业配置出现分化。
消费股调整及之后一个月、一个季度:周期搭台,成长唱戏
对2007.10-2008.12、2010.11-2012.01 这两个消费股调整阶段及其调整之后的一个月内、一个季度内行业表现进行复盘,我们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周期搭台、成长唱戏。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政策刺激出台、流动性开始边际放松,如2008 年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2008 年降息降准、2011年-2012年降息降准,对周期和成长板块形成利好。
当前消费板块回撤幅度尚小于2010年-2012年期间消费最大回撤幅度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发现消费股所处的环境与2010年-2012年较为相似:1)宏观层面,经济下行压力都较大,均处于被动补库或被动补库向主动去库阶段,消费者信心指数、社零数据偏弱,稳增长成为工作首位;2)行业层面:盈利走平或向下;3)市场层面:相对估值处于较高位置、交易拥挤。最近20 个交易日,消费板块和消费龙头主力资金净流出较多。从区间最大回撤幅度对比看,2018.01 至今(截至2018.8.7)消费板块区间最大回撤幅度目前小于2010年-2012年,回撤幅度目前是2010年-2012年的60%左右,其中食品饮料最大回撤幅度是2010年-2012年的近70%。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冲突再度升级的风险;国内宏观经济出现大幅下滑;财政政策等边际宽松不及市场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