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医保局政策动向-180807

《国海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医保局政策动向-180807(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海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医保局政策动向-180807(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跌幅7.62%,涨幅在28 个行业中排名第20位,跑输沪深300 指数1.77pp。化学制药表现相对较好,跌幅为6.89%;跌幅最大的板块是医疗器械,跌幅10.21%。其他板块表现如下:中药(-7.04%)、生物制品(-7.75%)、医药商业(-7.15%)、医疗服务(-10.07%)。行业整体估值(TTM 整体法,剔除负值)30.17 倍,相对沪深300PE 溢价率约为1.67 倍,处于历史中部偏下位置。其中,医疗服务(65.73 倍)、医疗器械(40.50 倍)和生物制品(40.73 倍)估值较高,化学制药(28.29倍)、中药(25.35 倍)、医药商业(22.01 倍)估值相对偏低。
本周观点更新:关注医保局政策动向
上周医药行业伴随大盘大幅调整,行业指数下跌7.62%,我们前期统计的2 季度机构重仓个股近期也有明显调整。自2 月份以来,具有确定性优势的医药板块一直为市场重点关注,在连续的机构增配过程中,医药板块获得显著超额收益,抱团效应非常明显。实际回顾最近十年行情变化,抱团效应到最后,医药板块最终也难免调整。年初到现在,行业指数涨幅为-7.98%,相对于沪深300 和创业板指的超额收益已经缩小。
此轮医药行业调整背后,存在长生疫苗事件的影响,但实际从行业运行的基本面看,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趋势依然非常靓丽的,我们对已经发布中报及业绩预告(快报)的医药公司,进行了统计,超过2/3 公司净利增速超过20%,快速增长仍是医药行业主基调。从增长的延续性看,Q1 业绩高增长的公司普遍延续了快速增长趋势。疫苗事件影响我们更偏向于认为属于医药调整的诱因,增加了市场对医药行业质量安全风险的担忧。其实药品安全风险就一直存在,在过去,投资者并不是非常重视,而突发事件的发生之后,近期又变得特别敏感。
我们在中期策略中重点提示关注2018 年国家医保局的政策动向,其政策变化将加速医药市场结构变化——一致性评价品种进口替代。8 月的第一周,国家医保局先调研了上海改革经验,并召开了药品集采的研讨会。我们预计下半年可能出台药品支付定价等政策:①以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的突破口,重新采购定价。②探索医保支付价,扭转目前原研药的定价优势。③:探索带量采购,切实提高进口替代比例。医保局集合定价、支付和采购于一体,解决长期以来支付和采购分离的问题,政策执行将非常有力。对于仿制药,医保局新政策推进实施,有望启动一个新的时代。
截至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和相对于A 股整体的溢价率已经较前期显著下降。对于我们医药行业配置,我们认为在宏观经济不确定的背景下,医药板块可以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优势。近期估值调整,已经和行业长期成长性逐步匹配,从中长期价值角度,建议继续配置医药板块。
给予医药行业推荐评级,个股推荐:
1)关注高景气的细分领域。医药市场细分品种众多,高景气高壁垒的细分领域同样有望培育出细分产业的龙头。药品方向,我们从市场潜力和产品壁垒进行筛选,重点关注呼吸道用药的潜在龙头,推荐 健康元。医疗器械方向,再生生物材料中,面向口腔种植牙等耗材市场随下游消费升级而持续扩大,重点推荐正海生物。
2)核心布局,坚守创新。创新是医药产业的未来,政策支持,市场结构优化,创新药械的投资回报提升,创新类公司是未来医药行业必须配置,也是核心配置。近期医药板块调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市场也担忧创新类公司的估值问题。我们认为目前创新依然是医药产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创新产品梯队依然代表着企业的未来,也是高溢价的重要支撑,而目前风险偏好下降,有对中长时间投资周期的不确定性的顾虑,但从医药产业目前阶段来看,医药行业创新前景确实较为确定的。
对于创新标的的筛选,在创新药领域,我们看好整体优势的大研发平台或者具有特殊研发实力的子平台,其中整体研发优势的大平台,建议关注科伦药业(累计研发投入超20 亿,首批高端仿制药上市,1 类新药报临床)。具有特别研发实力的平台的,建议关注拥有融合蛋白技术实力的(融合蛋白、双抗、ADC)亿帆医药和浙江医药,以及具有国际领先的小分子抗癌药研发实力的海辰药业(参股子公司NMS)。
生物技术领域,我们重点看好肿瘤免疫方向,尤其是具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提升的CAR-T 领域,目前国内CAR-T 技术已经出台技术申报指引,而且国内企业已经开展临床,和国际上研发相比,国内的技术起点并不低,未来甚至具有后发优势,重点推荐安科生物。
医疗器械领域,我们建议平台和高景气领域的细分龙头都可关注,平台型企业集合创新的最佳资源,逐步形成正向循环,重点推荐乐普医疗。再生生物材料,面向口腔种植牙等耗材市场随下游消费升级而持续扩大,重点推荐正海生物。
3)国际化大潮开端,把握具备高技术壁垒的方向。国际市场上,具有高技术壁垒的注射剂产品供给不足,利润率较高,我看好具有较高技术壁垒的注射剂方向,推荐健友股份和普利制药,潜力标的浙江医药。
4)品牌OTC,我们重点推荐云南白药和同仁堂。消费升级+渠道对高利益品种选择,零售渠道品种价格近年来持续提高,我们认为OTC 品牌,尤其是相关品类的第一品牌具备价格的主导权,消费者能接受价格的提升。大型品牌公司拥有多年的渠道管理经验,在提价过程中能理顺渠道,有效提升价格,稳定提升市场份额。
5)原料药供给侧,短期价格变化不影响趋势,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把握公司机会,继续推荐浙江医药。
本周重点推荐个股及逻辑:
海辰药业:①2018H1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8.61%;②核心品种托拉塞米竞争对手退出存量份额有望翻倍,叠加二线品种头孢西酮钠新进江苏省医保终端放量有望助力公司近两年业绩维持高增长;③高端仿制药研发管线丰富,预计未来每年上市2-3个品种,公司中期新增长点不断接力;④并购全球一流小分子抗癌药研发平台NMS,创新药布局刚刚展开,估值溢价有望逐渐体现。
正海生物:①公司核心口腔修复膜主要应用于种植牙领域,下游增速稳定在30%,而且国产份额预计不足30%,处于进口替代阶段,销量长期成长空间有10 倍以上,而且公司属于国产独家。②从2017 年起改为代理模式,销售加速,抢占市场速度较快,2018 年Q1 属于高增长起点,预计2018-2020 年复合增速超过50%。已预告2018H1 归母净利润增速85%-95%。
乐普医疗:①2018H1 归母净利润增速63.48%;②心血管产业链平台支撑,药品放量+耗材稳增,业绩有望保持 30%+稳定增长;③药品制剂延续高速增长,原料药业绩平稳,药品一致性评价顺利推进;④器械增势平稳,支架产品结构改善,基层业务顺利推进,重磅产品完全可降解支架申报注册,有望 2018 年上市,高定价和革命性市场替代,对公司业绩高弹性;⑤可转债预案修订将拟公开发行的10 亿规模可转债初始转股价格从不低于33.88 元/股调整为不低于38.00 元/股,上调12%,充分彰显公司信心,且保护原有股东权益。
科伦药业:①2018H1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2.17%,川宁高业绩弹性持续显现;②新药研发加速进入收获期,Her2-ADC实现中美双报获批,创新药研发实力不断获得国际认可;③总经理连续增持股权,彰显对公司业务转型的信心;④增持石四药参与管理,大输液板块协同效应有望增厚业绩。
安科生物:①预计2018H1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38%,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1%-49%;②核心品种生长激素粉针持续高增长,水针最快有望于2018 年下半年获批,长效剂型有望2019年上市,近期扩充新适应症申请获批为生长激素业务再次增加新的增长点,未来3 年有望维持50%左右的复合增速;③公司在研大品种丰富即将进入收获期,曲妥珠单抗类似药(临床III期)、替诺福韦(报产)等多个大品种有望18、19 年上市;④子公司博生吉CAR-T 产品已申报临床,且与德国默天旎合作自动化生产,有望凭借时间效率和自动化低成本占据国内CAR-T第一梯队优势地位。
健友股份:①中报业绩同比增长84.24%,符合预期;②环保高压、粗品低库存、制剂稳定增长三因素驱动肝素原料药量价齐升有望延续2-3 年,公司出口龙头地位与业绩弹性有望持续显现;③行业扩容+高品质对低品质的替代+进口替代促进国内低分子肝素制剂销售收入进入高速增长期;④深度布局注射剂制剂出口,重磅品种依诺肝素预计今明两年在欧美上市,有望带来收入端、利润端的再造效应。
普利制药:①预计2018H1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0%-125%;②注射用阿奇霉素多省中标并拿到一致性评价批文,浙江、广东等多个省份补标推进顺利,更昔洛韦钠优先审评国内获批,2018 年有望成为出口转内销国内放量元年;③更昔洛韦钠、依替巴肽注射液相继欧盟地区获批,预计2018 年美国申报将出现突破,并有望通过优先审评加速反哺国内。
健康元:①潜在国内呼吸吸入制剂龙头企业,产品布局全面且研发进展相对靠前,其中布地奈德气雾剂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已报产,另有3 个产品进入临床,4 个产品申报临床中;②非丽珠业务板块2018 年上半年业绩表现靓丽,我们预计2018 年上半年非丽珠业务板块利润贡献中值同比增速约40%,业绩增长主要来自美罗培南原料药及制剂的稳定增长和7ACA 原料药提价;③持有丽珠集团44.8%的股权,丽珠集团2018 年上半年营收和利润增长稳定;直接和间接持有丽珠单抗71.%的股权,丽珠单抗为国内生物药布局领先企业。
云南白药:①2017 年股东完成混改,有利于公司建立市场化的治理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增强公司经营活力、经营效益和资源整合能力,2017 年底,高管薪酬已实现市场化提升,后续激励持续优化值得期待。②2018 年4 月再次上调核心产品价格,2017 年中央产品线已开始提价,并控货理顺渠道。叠加此次提价刺激,渠道商利润扩大,预计Q2 销量增速提升。
同仁堂:①公司潜力大,拥有丰富的产品群,目前品种800 多个,200 多个独家品种,目前已筛选潜力品种超过140 个,从品种定价看,安宫牛黄等核心品种价格定位尚未显现;②公司高管当前仅局限于现金激励,股权激励尚待突破,一旦激励能实施,将释放较大的增量弹性。③公司执行稳健的策略,业绩保持持续增长,从2007 年至今,公司净利和收入增速持续为正,十年净利年化增速18.74%,经销大部分为现款现货,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持续为正。
浙江医药:①创新药管线布局不断完善,1.1 类新药奈诺沙星胶囊剂2016 年上市,注射剂2017 年6 月报产,预计2018 年下半年获批上市,未来有望逐渐抢占含氟喹诺酮的市场成长为十亿级大品种;②药物制剂出口布局万古霉素、达托霉素注射剂,万古霉素注射剂预计2018 年可获批,达托霉素预计2018 年报产,2018 年将是制剂海外出口的元年;③Q1 净利润4.65 亿,同比增长1838.06%,业绩弹性开始兑现,VA、VE 采购量有望在Q2 逐渐恢复。
风险提示:系统性风险;原料药企业业绩兑现不及预期;重点公司外延并购整合不及预期;制剂出口海外申请注册不及预期;创新药鼓励政策实施不及预期;重点公司管线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重点公司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