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期货-宏观经济日报-180816

《南华期货-宏观经济日报-180816(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华期货-宏观经济日报-180816(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未来消费仍维持稳定且低速发展
7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8.8%,较 6 月回落 0.2 个百分点。其中比较关键的几个负贡献是家电(上月 14.3%、这月 0.6%)、通讯器材(上月 16.1%、 这月 9.6%)、化妆品(上月 11.5%、这月 7.8%)。今年消费整体偏弱,但相比投资与进出口贸易来说,仍是下半年经济强有力的支撑,7 月环比 6 月没有趋势变化,扣除家电、通讯器材后的消费增速比 6 月回升。
整体来看消费增长乏力是一个宏观经济现象,并不仅仅只是节假日因素或者某个税收政策的问题。从导致消费增长下滑的因素来看。
1、高房价挤出消费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而流动性收缩和违约潮的蔓延也迫使一些企业进行大规模裁员和降薪,这对消费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消费增长的萎靡不振可能会促使宏观当局出台相关刺激措施,目前利好消费的减税政策已经开始,另外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已于 6 月 19 日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劳动所得将首次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将由每月 3500 元提高至每月 5000 元,预计这些减税措施将对消费增长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2、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速的不确定性增加。央行对城镇储户的调查显示,二季度,居民的当期收入感受指数、未来收入信心指数和消费意愿比例较一季度均有显著下降,分别放缓 1.2、0.7 和 0.1 个点。此外,6 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较 5 月显著回落近 4 个点至 118.2%。
3、“618”购物节提前透支了居民的部分消费:家电、通讯器材、化妆品形成明显的 6 月上冲(“618 大促”)。
消费仍是支撑 GDP 增长的主要动能。从消费对 GDP 增长的贡献来看,从2001到2010年的10年间年均贡献为47%,2011-2017年的平均贡献上升至56%;从三大需求对 GDP 累计同比的拉动率来看,过去 10 年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投资年均增速高达 20%,但随着近几年投资和出口的相继下滑,消费对 GDP 的拉动率也逐渐提升,消费在经济中的相对地位将持续上升。
今年消费仍保持稳定低速发展的四大逻辑。
一、我国人口增长的高峰已过。1、基于人口增长视角,中国趋势增长率的高峰期已过,2020 年之后趋势值将进一步放缓。《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至 2030》对于人口趋势的判断是“十三五时期出生人口将有所增多,十四五之后受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和人口老龄化影响,人口增长势能减弱”,根据规划,2020 年中国人口预计为 14.2 亿,这意味着 2017-2020 年总人口年均增速将在0.65%以上,之后人口增长放缓;根据规划的 2030 年总人口达到 14.5 亿的峰值,2020-2030 年人口年均增速将回落至 0.25 左右,即 2020-2030 年人口增速有一个显著下台阶的过程。从人口红利来看,中国 2016-2020 年将是 6.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2020-2030 年潜在增长率或趋势增速将大概率有所下降,未来质量重于速度。2、老年人口增加对服务型消费有一定刺激作用。
二、从收入因素来说,16 年下半年以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增速落后于其均值增速,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边际消费倾向下降恐成事实。
三、我国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人均拥有量已经较高。
四、减税降费制度刺激消费。减税政策已经开始,另外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已于 6 月 19 日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劳动所得将首次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将由每月 3500 元提高至每月 5000 元,预计这些减税措施将对消费增长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今年消费仍保持稳定低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