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港证券-嘉元转债(118000)首次覆盖报告:嘉元科技(688388),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领军者-210825

《申港证券-嘉元转债(118000)首次覆盖报告:嘉元科技(688388),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领军者-210825(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港证券-嘉元转债(118000)首次覆盖报告:嘉元科技(688388),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领军者-210825(28页).pdf(2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摘要:公司主要产品为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行业,最终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 公司其他产品为标准铜箔,主要应用于PCB行业。 公司锂电铜箔产品分类主要是根据其轻薄化和表面形态结构进行分类,目前销售的主要产品有双光6μm极薄锂电铜箔和双光7-8μm超薄锂电铜和其他锂电铜箔(标箔)。 锂电铜箔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既充当负极活性材料的载体,又充当负极电子收集与传导体,其作用则是将电池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以产生更大的输出电流。 高性能超薄和极薄锂电铜箔可以保持较低的内阻,满足锂离子电池高体积容量要求,间接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消费类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新能源汽车不断普及,锂离子电池尤其是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量急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从而带动了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锂电铜箔需求的快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用电解铜箔市场需求。 铜箔是锂电池的关键材料,作为电池负极须满足耐高温性、一致性、轻量化等要求,其工艺和标准较为严格。 锂离子电池用铜箔仅占电池成本的5%,与其他材料相比,其盈利空间很小。 然而,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动力锂电池行业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达到20%,实现569万辆的销量,年复合增速达33.88%。 1台新能源汽车电池配套电量30kWh,并且电池配套中锂电池的占比为48%,则到2025年我国对锂电池的需求量约为819.36GWh。 3C及消费类电子产品对电解铜箔市场的需求。 2016年前,我国只有少数几家铜箔企业可生产高精度、高性能要求的6μm锂离子电池用铜箔。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IPAD、游戏机等均是3C电子产品的范畴,单体负荷大于1500mAh,也为锂电池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锂电池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如航海航模、飞行航模、电动工具、储能电站(风能与光伏储能)、家庭应急电源、军事用途(潜艇、无人飞机等),这些用途已经达到总用量的10%以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增幅还将加大。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双面光6微米极薄铜箔和7-8微米双光面超薄铜箔和其他锂电铜箔,其中以6微米高附加值极薄锂电铜箔为主,并实现4.5微米极薄铜箔小批量稳定生产。 预计随着下游需求增长,4.5微米铜箔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核心产品。 同时,公司已实现小于6微米极薄铜箔技术的升级及应用。 公司的超薄与极薄铜箔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标准铜箔主要应用于PCB行业。 未来,公司主要将进行双光4.5微米高抗拉强度极薄铜箔、双光6微米高抗拉强度高延伸率极薄铜箔、双光4.5微米普强极薄铜箔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用高性能极薄铜箔的研发以及产业化。 公司从最开始的10微米的电解铜箔,持续迭代到6微米、4.5微米高性能极薄铜箔,展现出极强的产研能力。 公司目前根据锂电铜箔行业前沿技术动态,大力投入基础技术和细分行业领域的前瞻性技术的研究,针对“新型低温溶铜方法”、“阴极辊电流密度均匀性的结构设计技术”、“电解液的过滤吸附技术”、“生箔防氧化保护技术”、“铜箔抗剥离强度增加技术”、“有机防氧化处理技术”、“系列复合添加剂制备技术”、“生箔-表面处理机同步控制技术”、“单卷铜箔多幅宽剪切技术”等制约国内铜箔生产技术提高的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电化学、物理化学、机械电气及其自动化、流体力学及机械、金属性能与金属晶体结构、红外检测技术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研究,提高电解铜箔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增强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嘉元科技受益于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在锂电池领域的巨大需求,新能源产业链持续增长将带动公司核心业务继续扩张。 预计公司未来两年营收增速分别为92%和31%,未来两年利润增速预计分别为187%和24%,预计2021和2022年PE倍数为42.44倍和34.23倍,继续推荐公司可转债标的嘉元转债(11800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