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信用策略半月谈:信用债违约常态化,后续回收跟上了么-190107

《兴业证券-信用策略半月谈:信用债违约常态化,后续回收跟上了么-190107(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证券-信用策略半月谈:信用债违约常态化,后续回收跟上了么-190107(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2018年信用债违约:"最"字当头。在破刚兑的大背景下,2018年信用违约事件空前爆发,涉及的违约债券数量、违约债券余额以及新增违约主体数都达到了历史新高。
2018年信用债违约面面观。1)时间维度:2018年的债券违约明显集中于下半年,违约债券数量及涉及违约债券余额分别占到全年的80.5%和78.8%。2)区域维度:相较于2017年,存在违约范围进一步扩大的趋势;3)行业维度:相较于2017年,违约有向中下游行业蔓延的趋势;4)券种维度:相较于2017年,公募债违约占比大幅上升;5)企业性质维度:2018年违约以民企为主,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违约也迎来爆发;6)主体评级维度:相较2017年,AAA主体评级的债券开始出现违约。
违约债券的后续回收状况并不乐观。以公募债为例,188只公募债违约事件中,截至2018年底,仅有40只债券取得兑付进展。其中民营企业的违约债券回收率为16.3%,处于较低水平;央企和地方国企违约回收率分别20%和50%,高于民企。已经取得兑付进展的违约债券中,剔除8只技术性违约的债券,剩余32只债券的处置类型主要为自主协商兑付(17只)和债权人违约求偿诉讼后兑付(6只)。
信用违约走向常态化,但对市场系统性冲击将明显减弱,困难的是违约追偿机制、企业破产清算与重整制度、投资者保护制度的相当缺位。但现在政策正在加强对冲(国家融资担保基金、CRMW、股权质押风险的化解),长期的制度性建设已在路上,加上高收益市场逐渐形成,未来不必过于担心违约导致的一刀切、信用休克的情况发生。
风险提示:基本面变化超预期;监管政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