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证券-晨会纪要-210907

《中邮证券-晨会纪要-210907(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邮证券-晨会纪要-210907(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宏观研究央行报告:宏观杠杆率趋稳回落9月3日,《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下称《报告》)发布,十七个专题涉及宏观杠杆率、高风险机构处置、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房贷集中度等重点议题,并对2021年相关监管工作方向进行了明确。 《报告》提出,未来,要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着力降低信用风险,维护股市、债市、汇市平稳运行,严密防范外部风险冲击。 初步测算,2020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9.4%,比上年末高23.5个百分点。 分部门看,企业部门为161.2%,比上年末高9.1个百分点;住户部门为72.5%,比上年末高7.4个百分点;政府部门为45.7%,比上年末高7.1个百分点。 疫情导致名义GDP增速放缓是推升我国宏观杠杆率的重要因素,贡献率达58.4%。 但随着经济稳步复苏,2020年宏观杠杆率增幅逐季收窄,第四季度环比净下降。 随着经济恢复增长,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已连续三个季度下降。 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6.8%,比上年末低2.6个百分点。 非金融企业、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的杠杆率分别下降0.9、1.3和0.4个百分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央行同时披露了对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进行规范的情况。 一些银行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和场景优势,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销售个人存款产品,突破了经营的地域限制。 此类产品已成为部分中小银行跨区域吸收存款、缓解流动性压力的主要手段,加大了风险外溢的隐患。 今年1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出台文件对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进行规范。 据初步统计,截至2020年末,约89家银行(其中84家为中小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吸收的存款余额约5500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127%,其中央行评级8级以上的高风险银行吸收存款余额占比近50%。 某家高风险银行70%的存款为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吸收的异地存款,而其同业融资占总负债比重从2019年末的30%下降至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