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信用周期“卷土重来”,固收市场何去何从?-190506

《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信用周期“卷土重来”,固收市场何去何从?-190506(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信用周期“卷土重来”,固收市场何去何从?-190506(24页).pdf(2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研究结论
我们认为,信用周期是指实体经济融资的周期性变化。我国企业融资方式从间接融资主导转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结合,对信用周期的度量也从参考M2 增速为主转向同时参考社融存量增速和 M2 增速。
信用周期主要受货币政策、经济自身需求、产业政策的驱动。
2001 年以来,我国共经历了 5 轮完整的信用周期,每一轮信用周期的时间长度约为 37-43 个月(3 年-3.6 年)。我国历史上的 5 轮宽信用周期分别为:2001 年 11 月-2003 年 8 月,2005 年 6 月-2008 年 2 月,2008 年 11 月-2009年 11 月,2012 年 6 月-2013 年 4 月,2015 年 7 月-2017 年 7 月 。
通过历史上信用周期总结,可以发现:信用宽松与收缩往往伴随财政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的放松与收紧。历次宽信用阶段,通常伴随着财政政策和房地产政策同时宽松,仅 2005-2008 年那一次财政和地产政策同时维持紧缩。
回顾信用宽松和信用收紧的过程,我们发现:货币政策的宽松/紧缩,往往领先于社融增速的上升/下降;社融增速的上升/下降,往往领先于经济数据的回升/下行。
典型的“货币—信用—经济”链条为:货币宽松—信用宽松—经济增速上行,通胀增速上行—货币收紧—信用收紧—经济增速下行,通胀增速下行。
此外,货币政策转向宽松都发生在衰退期,货币政策的收紧大多在过热或滞胀期。
与此前几次宽信用相似,宽货币拉开了本轮宽信用的序幕。从 18 年 4 月开始,央行货币政策趋于宽松,18 年 4 月 25 日,18 年 7 月 5 日,18 年 10月 15 日、19 年 1 月 15 日和 19 年 1 月 25 日相继五次降准。
2019 年 1 月起,社融增速明显回升,信用周期再次宽松。
从一季度来看,房地产,基建和服务业贷款增速较高。从主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来看,19 年一季度,增长最快的分别是房地产贷款、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交运仓储和邮政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改善较明显的是工业中长期贷款和交运中长期贷款。
我们认为,本轮信用扩张对经济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服务业贷款高增长预计仍将持续。第二、制造业投资仍将以结构性改善为主。
第三、基建投资料小幅回升。2019 年基建(不含电力,下同)增速预计较 18年小幅抬升,总的基建投资增速预计在 7%左右。第四、房地产方面,预计全年地产投资无需太过悲观。
从货币周期和信用周期来看,当前大概率仍处于“宽货币+宽信用”的过程。
对应到资产价格表现,历次“宽货币+宽信用”阶段,转债价格多为上涨,利率债收益率震荡为主,中低等级信用债收益率具有一定下行空间,信用利差预计收缩。
基于此,我们建议:短久期、中等级、高杠杆策略不失为一个选择;同时,转债可以积极布局参与。
风险提示
如果信用扩张的力度和持续性不及预期,将影响本篇报告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