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期货-宏观策略专题报告:央行定向降准点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制度确立,央行稳增长态度明确-190507

《中信期货-宏观策略专题报告:央行定向降准点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制度确立,央行稳增长态度明确-190507(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期货-宏观策略专题报告:央行定向降准点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制度确立,央行稳增长态度明确-190507(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专题摘要:
央行对中小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促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 2019 年 5 月 15 日开始,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此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将于 5 月 15 日、6 月 17 日和 7 月 15 日分三次实施到位。
本次定向降准后“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制度确立
央行对中小银行降准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央行的宽松政策工具。由此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将形成更加清晰、简明的“三档两优”基本框架:“三档”是指根据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程度、机构性质、服务定位等,存款准备金率有三个基准档:第一档,对大型银行,实行高一些的存款准备金率,体现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要求;第二档,对中型银行实行较第一档略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第三档,对服务县域的银行实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为 8%。“两优”是指在三个基准档次的基础上还有两项优惠:一是大型银行和中型银行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考核标准的,可享受 0.5 个或 1.5 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优惠;二是服务县域的银行达到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考核标准的,可享受 1 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优惠。
降准属情理之中,央行进一步明确稳增长态度
本次降准此前已有征兆,4 月 17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4 月 25 日,央行也表示,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要将释放的增量资金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本次降准的时点更多是为了梳理货币传导渠道,实现对小微、民营企业的逆周期调节,降准并非出于流动性考虑。本次降准约有 1000 家县域农商行可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释放长期资金约 2800 亿元,并于 5 月 15 日、6 月 17 日和 7 月 15 日分三次实施到位,预计 5 月、6 月、7 月平均释放 900~1000 亿元。而对应 5 月的流动性压力较小:1、5 月1560 亿 MLF 到期,2、前期同业存单净发行规模维持稳定,3、5 月 2962 亿元地方债到期,而当前地方债发行维持稳定,4、5 月收入收入下降而财政支出增长,财政存款带来的流动性压力较小。
从征兆也可以看出,央行本次降准主要是解决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贵问题。定向支持对其的信贷投放,进一步疏导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