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宏观年度报告:宏观大年的三条政策主线和资产配置逻辑-211209

《东吴证券-宏观年度报告:宏观大年的三条政策主线和资产配置逻辑-211209(3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吴证券-宏观年度报告:宏观大年的三条政策主线和资产配置逻辑-211209(30页).pdf(3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观点2022年是宏观大年。 2021年底市场对于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存在显著分歧,我们预计2022年宏观层面的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将显著加大,这种影响的核心矛盾在于2022年国内的宏观政策能否有效对冲经济的下行压力。 本文探讨了2022年可能贯穿全年的三条政策主线和相应的资产配置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再给出我们对于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测。 主线一:“地产下,基建上”。 以史为鉴并结合2021年的数据特征,我们预计地产销售和新开工累计同比增速可能在2022年第一季度触底,带动信贷脉冲反弹,2022全年增速分别约为-5%和-2.4%,竣工和施工不弱、支撑地产投资增速在3%左右。 基建的“变数”在于“闲置”财政资金的动用,我们从预算内资金和资金杠杆(基建规模/预算内资金)两个维度测算基建,2022年广义基建增速可能在5%至8%之间。 “地产下、基建上”的情形下,经济往往偏弱、通缩压力上升,货币政策往往偏向宽松,我们预计CPI在食品价格驱动下走高,但PPI将走低、核心CPI乏力。 资产表现上,商品偏弱,其中能源价格跌幅最大;政策宽松下利率债表现偏强;股、汇表现则有赖于政策刺激的超市场预期程度。 主线二:“中国宽松,美国紧缩”。 结合21世纪以来仅有的两次“中国宽松、美国收紧”经验来看,2022年下半年美联储加息的步伐很可能会较为激进,这也就意味着2022年上半年很可能是中国货币政策宽松的主要窗口期。 我们认为主导中国债市的因素依然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因此中国国债收益率的走势不大会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但人民币汇率很可能在2022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存在阶段性的贬值压力,由于“美联储加息、中国央行宽松”时人民币汇率和A股的正相关性会显著提升,需关注人民币汇率贬值对A股的冲击。 主线三:全球走向“与病毒共存”。 我们认为南非新冠变种毒株奥密克戎的出现不会改变2022年全球走向“与病毒共存”的步伐。 而在北京冬奥会后,随着海外经济体放开疫情管控,我国的“清零”政策可能面临挑战,如果稳增长政策未能有效对冲经济下行,不排除防疫政策出现松动的可能。 以色列、韩国、澳大利亚模式值得综合借鉴,典型的策略为分区域“N步走”放开和“疫苗通行证”。 例如澳大利亚将疫苗接种率设为门槛,根据各州接种的进展分批解禁,有效缓解了疫情反扑。 疫苗方面,可以结合我国国产口服药的进展,将“疫苗接种+服用口服药”组合证明作为进入公共场所必须出示的通行证。 尽管2022年我国政策全面放开的概率不大,但在边境管控、人口流动方面的管控可能放松,隔离期限可能缩短,利好旅游、餐饮、酒店等服务业。 从金融市场的维度来看,我国金融市场可能经历一个从riskon到riskoff,再到riskon的过程。 2022年中国主要数据预测:我们预计2022年中国GDP增速5.3%,出口高景气度的维持(10.2%)、基建投资的发力(6.5%)、以及制造业投资的续力(7%)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地产下行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但居民消费的增长仍难以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PPI同比逐季下降,2022年全年增速在4%,受食品价格驱动,CPI同比增长2.2%;稳经济下宏观杠杆率将有所上升,社融增速可能达10.9%,且“前低后高”。 风险提示:新冠病毒变异、疫苗全面失效;供给短缺持续;主要经济体央行政策紧缩过快;地缘政治风险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