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基金研究系列之八:基金投资如何选准对标的“锚”,华安分类标签框架介绍-210911

《华安证券-基金研究系列之八:基金投资如何选准对标的“锚”,华安分类标签框架介绍-210911(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基金研究系列之八:基金投资如何选准对标的“锚”,华安分类标签框架介绍-210911(34页).pdf(3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主要观点:基金合理的分类体系有助于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价基金业绩,常见的基金分类方法例如WIND分类主要从基金合同载明的大类资产投资范围粗略对基金分类,是一种事前分类,存在同类中可比性差、基金分类未区分具体的选股域、基金可能背离合同的事前约束而产生投资偏移等问题。 构造合理的分类标签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进行基金评价的第一步。 从投资范围与策略出发构造基金分类体系对基金进行分类应当遵循两个大原则:1、根据基金在各大类资产上的配置权重来划分,各类资产对应不同的收益与风险特征,由此映射到基金层面也对应不同的风险和收益特征。 我们将国内公募基金分为权益基金、股债平衡基金、固收+基金、固收基金、FOF五大类;2、根据基金的具体投资策略来划分,例如进一步对权益基金进行划分时,根据管理方式是主动/被动,选股范围的宽泛/狭窄分为3×3共九个子类,规模超千亿的子类有全市场选股型主动基金、行业主题型主动基金、被动管理的宽基指数基金和行业主题基金、以及指数增强基金。 行业主题基金的识别与梳理对于指数基金来说,由于基金运作严格遵循基金合同的限制,我们只需要参考基金的跟踪基准来确定行业主题;对于主动权益基金来说,虽然有80%的基金合同投资范围下限,但部分基金可能并不严格遵循合同所载明的投资范围,或是载明的主题过于模糊,因此需要结合基金的特定行业主题基准以及实际的持仓来辅助判断。 搭建各个分类下的标签与研究框架截止最新,华安金工共发布了六大基金跟踪或标签数据库,涵盖了国内市场关注度最高的公募基金类别,从定量至定性打造了一套直观的分析方法论与特色标签池。 风险提示本文结论基于基金经理的投资合同、持仓数据与净值数据进行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基金的历史收益、历史风格偏好、历史持股特征不代表未来,本报告数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