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泰证券-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公司的成长性陷阱及价值突围-190612

上传日期:2019-06-15 11:35:32 / 研报作者:赵坤2018年煤炭开采最佳分析师第2名
/ 分享者:1005681
研报附件
中泰证券-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公司的成长性陷阱及价值突围-190612.pdf
大小:122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泰证券-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公司的成长性陷阱及价值突围-190612

中泰证券-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公司的成长性陷阱及价值突围-190612
文本预览:

《中泰证券-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公司的成长性陷阱及价值突围-190612(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公司的成长性陷阱及价值突围-190612(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互联网行业的成长性差异
        1.1  行业成长性分化明显  
        我们通过对港股/美股的共计80家互联网上市公司进行梳理,按照其对应的细分行业营收规模及最新同比增速进行排序,可以明显看到,低增速区间(≤20%)的行业为游戏、广告;中等增速区间(>20%,≤50%)的行业为直播、垂直资讯、零售、招聘、多元化;高增速区间(≥50%)的行业为教育、社交媒体、影视娱乐、医疗医药。
          其中,由于不同行业的增速背后的主要因素差异化较为明显(政策因素,行业发展阶段因素,上市公司样本因素),所以我们会在后面进行详细论述。重点来看,作为增速第一的医疗医药行业,对应着“线上线下医药流通”和“医疗服务溢价变现”的双成长逻辑;排名最为靠后的广告和游戏行业,其中互联网广告行业对应着“存量公司商业模式固化”的行业瓶颈。而游戏行业的增速问题,除了政策因素的限制,我们认为“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潜规则是制约其增速的潜在因素。
        1.2  竞争重心的拐点变化    
        虽然整体互联网用户的规模基数开始进入放缓通道,在两年前就形成共识,但是流量规模依然是衡量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基础指标。我们通过近两年的互联网月独立设备数和用户时长这两项指标,可以明显的看到,2019年Q1用户规模绝对增量已经开始出现下降,人均月度  /单日上网次数同比增速也开始收缩,相对应的用户时长的增速在逆势向上。
        所以,对应的互联网公司所对应的竞争重心亦开始从“流量”向“用户留存”转移,而对应的经营性指标分析,也需要从“活跃用户数”向“活跃用户时长”和“单用户消费值”转移。当然考虑到每个细分行业的互联网化程度不同,我们认为也需要区分分析。(横向比较的效果最佳)
        1.3  区域下沉的错误认知  
        我们通过对比2018Q1和2019Q1的各城市区域用户独立设备数占比可以看到,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用户占比为正增长,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占比为负增长,虽然数据可比性本身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是基本上同长期人口城镇化的趋势保持一致性(该数据的长期有效性可以持续跟踪)。
          从商业逻辑上来看,我们认为互利网商业模式的区域下沉有效性,更多的体现在线下渠道的下沉,如物流渠道下沉、体验门店下沉、溢价服务下沉(教育、医疗刚需服务),而非一概而论的全行业受益逻辑。
        1.4  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数据支撑”  
          通过对2018年12月份和2019年3月份的用户独立设备数进行交叉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部分行业出现了绝对数的持续下滑,如拍摄美化、共享单车、电影、跨境电商。而单独参考3月份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美食外卖、车票服务、综合理财、母婴电商、P2P信贷这些行业出现了明显下滑,同时结合这些细分行业所对应的互联网发展阶段(特别是行业集中度),我们可以认为,至少拍摄美化、美食外卖、母婴电商、电影等行业需要考虑用户流量留存和高质量转化的问题。    相较而言,结合设备基数和同比增速,我们也可以看到,生鲜电商、儿童教育、健康医疗、在线旅游处还存在用户绝对规模和有效转化的双成长驱动。而集中在头部的细分行业,由于绝对规模的天花板限制,未来战略的考量重心也需要开始向用户留存和收益转化进行考量。
        风险提示:
        1、互联网资产价格的系统性风险
        2、行业政策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预期
        3、技术加速革新对现存互联网商业模式潜在冲击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