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兴业证券-信用分层的本质、演绎及市场影响-190617.pdf
大小:111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兴业证券-信用分层的本质、演绎及市场影响-190617

兴业证券-信用分层的本质、演绎及市场影响-190617
文本预览:

《兴业证券-信用分层的本质、演绎及市场影响-190617(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证券-信用分层的本质、演绎及市场影响-190617(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信用分层的本质是融资主体间的信用分化
        这种分化包括在金融机构之间和实体企业之间。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收缩,表现为不同金融机构间的信用分层,中小银行与大银行融资成本、非银与银行融资成本的溢价拉开。金融机构与实体之间的信用收缩,表现为实体的信用分层,信用利差、评级利差走阔。
        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对比看,13  和  17  年的信用分层可以得出比较相似的规律:
        均对应基本面偏强的背景,政策主动防范金融风险。12  年之后,基建和房地产部门受益于同业创新和影子银行的快速膨胀,进入  13  年,政策开始关注同业及非标风险,主动抑制同业业务的扩张。在  17  年,受益于全球复苏、出口改善和企业盈利恢复经济走强,但因金融扩张和期限错配,政策主动推动金融去杠杆。
        均为“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资金供给和负债稀缺。压力来源于两个方面:1、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资金供给稀缺,特别是对于中小机构及非银,流动性压力明显加剧。2、资产端则需求旺盛,金融机构提高成本抢负债对接资产,特别是对应同业扩张较快的中小银行和非银机构。
        均从金融机构的信用分层传导至实体的信用分层。13  年的信用分层更多体现在金融机构间。14  年实体进入去杠杆阶段,信用风险上升,反映在评级利差和城投与国企的利差上,到  14  年实体信用分层时就非常突出。1  7  年金融机构信用分层和  18  年实体信用分层所演绎的逻辑跟  13-14  年相似。
        本轮信用分层所对应的背景与前两轮不同,政策呵护下演绎路径亦可能不同
        本轮的信用分层发生在基本面已经转弱的背景下,货币主动收紧的概率不大。今年政策“稳货币+结构性宽信用”对冲信用收缩,配合经济结构调整。这与前两年在偏强的基本面环境下政策主动收紧、极力推动金融去杠杆有明显不同。
        政策偏呵护态度,维稳目的明显。
        金融机构面临的负债压力不同。在  18  年信用收缩加速后,负债压力相比  16-17年已经有所下降,本轮流动性总量较为宽松,只是渠道不畅通。在银行层面,本轮资产和负债的格局也不同:结构性的资产荒和负债荒。
        信用分层演绎的路径也可能跟  13、17  年有所不同。
        市场仍有颠簸,方向看多、负债管理至关重要
        往后看,市场仍有不少干扰因素,可能仍有颠簸。但从方向上,可以对市场更为乐观些:1)基本面超预期上行概率不大,央行流动性呵护延续,基本面+流动性的格局对债市的方向有利;2)全球需求放缓+央行宽松导致水位仍在上升,中美利差在高位,国内债券估值优势凸显;3)3  季度后地方债供给减弱,利于配置部位曲线形态修复。但需要注意的是,负债分化与裂变的方向未变,加强对负债端管理仍然非常重要。
        风险提示:基本面变化超预期;负债成本抬升推高资产端收益率;汇率贬值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