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固收专题报告:跨周期调节下,下阶段基建发力还可以期待吗?-210914

《国金证券-固收专题报告:跨周期调节下,下阶段基建发力还可以期待吗?-210914(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固收专题报告:跨周期调节下,下阶段基建发力还可以期待吗?-210914(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基本结论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逐渐显现:疫情扰动消费,地产投资进入下行周期,成本高企对企业利润的挤压等等,出口恐独木难支。 随着专项债发行的提速,市场对下半程基建投资会否发力进而托底经济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那么,在财政政策留力明年的情况下,基建投资发力还可以期待吗?近期基建高频数据表现如何?基建单月增速已连续三个月负增长,8月以来,部分基建相关的高频数据显示环比有小幅改善,这也与8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提升相印证。 但较往年同期水平而言,基建开工整体仍然偏弱。 8月份,重卡销量继续下滑,挖掘机销量同比依旧减少13.7%;挖掘机开工小时较7月小幅改善,但同比大幅减少。 两者均指向当下基建工程开工仍显不足,对工程车辆需求减少。 螺纹钢开工率亦低于近几年同期水平。 今年基建投资为何如此收敛?一是上半年经济增长压力不大,财政后置。 上半年在出口和地产投资的发力下,国内宏观经济复苏态势较好,完成全年6%左右的GDP增长目标难度不大,基建发力的迫切性不强,财政支出明显慢于财政收入。 二是债务压力下,地方政府投资意愿不足。 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政策指引下,地方政府发力基建的意愿较弱。 部分城投发债受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基建投资。 三是专项债发行进度落后,优质项目储备不足。 截至8月底,新增地方专项债完成进度仅为48.3%。 专项债资金用途收窄后,缺优质项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下阶段基建发力是否可以期待?(一)政策端:跨周期调节下,下半年基建投资更多表现为托而不举。 在财政政策留力明年的跨周期政策指引下,基建大幅发力或在明年上半年,今年下半年表现或较为温和。 (二)资金端:基建资金来源后劲不足。 五大基建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占比最大,近几年有所回落,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提升,国内贷款的比重逐年下降。 从主要几项资金来源看,一是财政支出方面,基建支出占比下滑,下阶段财政对基建的拉动作用或有限;二是专项债发行提速助力基建,但规模缩减。 相较于2020年的专项债资金投向,2021年专项债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城乡发展建设等项目的资金减少。 三是城投、非标等自筹资金来源明显收紧,或制约开工进程。 (三)新基建:箭在弦上,发力有限。 刘鹤副总理提到,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其出席的会议主题来看,可能更多的指向科技含量高的新基建。 从2020年的专项债资金用途来看,明确指向“新基建”的并不多;2021年截至8月底还没有出现,可能是融合在了“高质量发展”专项债中,但规模亦不大。 总结:整体而言,8月份基建类高频数据环比出现边际改善迹象,预示着四季度基建投资大概率会好于三季度,但年底前基建投资大幅反弹的可能性较低。 一方面,从项目储备看,优质项目缺乏短期内或难以改变,资金沉淀问题或依旧会再现。 更何况是接下来4个月要完成超一半的发行任务,专项债供给阶段性放量不可避免会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下降的问题。 因此,后续通过专项债发行来拉动基建投资不宜期望过高。 另一方面,基建发力节奏上指向明年初。 推动专项债“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节奏上指向基建投资扩张和发力主要在今明两年衔接时点,预计明年初基建投资会更加有力。 风险提示:疫情不确定性;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宏观经济表现显著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