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银行行业LPR机制改革点评:锚定MLF符合预期,引导银行贷款中枢下行-190818

《中银国际-银行行业LPR机制改革点评:锚定MLF符合预期,引导银行贷款中枢下行-190818(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国际-银行行业LPR机制改革点评:锚定MLF符合预期,引导银行贷款中枢下行-190818(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项:央行发布【2019】第15号文,指出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报告要点
新规靴子落地,锚定MLF符合预期
新LPR报价机制和原有LPR确立方式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机构扩容:由原来的10家扩大到18家;(2)计算方式:以前LPR报价主要由银行自主决定,改革后LPR=MLF+固定点数,银行主要决定固定点数:(3)丰富期限结构:原来只有1年期LPR,现新增5年期以上LPR;(4)公布频率调整:由以前的每日上报改为每月上报一次,更加审慎。
LPR灵活性提升,贷款利率中枢下移
我们认为通过新报价机制可以看出:(1)新LPR波动性增大:由于MLF的利率调整较央行基准更加频繁,LPR未来的变动将更加灵活,波动将增加;(2)代表性增强:新增的8家报价行基本均为区域中小银行,因此LPR的结果代表性将更强;(3)LPR报价真实性提升:新机制明确要求银行在新的合同中由市场化的LPR替代原有的央行基准利率作为定价基础,并列入MPA考核,因此银行在LPR报送时将更加认真对待,计算LPR报价时将更加市场化和真实;(4)LPR机制对银行定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新机制下,在LPR利率基础上加多少固定点数,以及如何调整将极大考验银行真实的贷款定价能力。我们判断新LPR实施后,短期内将引导银行贷款利率中枢下行。一是由于市场利率保持低位,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将对市场利率有更多反映;二是银行难以再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并且央行将贷款利率定价纳入MPA考核加以监督,因此短时间内LPR较大概率将下行,从而引导行业贷款定价中枢呈下行趋势,我们认为这本质上是基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背景下的一次非对称降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对公业务最先面临调整,引导银行优化客群结构
对银行的影响方面,在贷款利率下行而负债端成本相对刚性的情况下,银行盈利将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从对公和零售来看,对公贷款受到的影响将大于零售。银行在对公业务中处于相对弱势,特别是对于国企等优质的大型客户议价能力偏弱,贷款利率应最先面临调整;而在零售业务、小微业务领域,银行的定价能力更强,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银行将调整信贷摆布,更多的将资源向小微等领域倾斜,这也符合监管优化信贷供给结构的监管意图。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贷款利率的并轨将会引导银行客户结构的调整,银行的风险偏好或将被动提升。除部分吸储能力较强的银行,绝大部分银行需要通过将目标客群锁定在议价能力较弱的长尾客户上来保证其一定的盈利水平。
投资建议
新的贷款利率市场化报价机制出台,使得LPR的市场性增强,变动将更加灵活,有利于更好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短期来看,在决策层的政策引导和市场利率保持低位的大背景下,LPR将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在负债端相对刚性情况下,相当于一次非对称降息,对银行盈利将带来一定影响,但影响应是渐进的,银行也仍具备一定调整空间。长期来看,银行将调整优化客群,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在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提升背景下,银行板块估值性价比突出(目前股价对应19年PB为0.83x),存配置吸引力,防御属性突出。随着海外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将利好银行板块,看好板块长期配置价值。个股推荐长期基本面稳健的大行,以及受益监管压力缓释、基本面迎来改善的股份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导致资产质量超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