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债券动态跟踪报告:怎样理解19年以来基建投资弱复苏-190826

《平安证券-债券动态跟踪报告:怎样理解19年以来基建投资弱复苏-190826(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债券动态跟踪报告:怎样理解19年以来基建投资弱复苏-190826(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19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政府多次提出通过稳基建的方式托底经济,但基建增速却始终保持在2%-5%之间,上升幅度非常有限,对此我们从资金来源端和项目端对基建投资进行梳理。
资金端,基建投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其中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分别占基建资金比重的16%左右,自筹资金占比约为60%,主要包括城投、PPP、非标、地方债、政府性基金支出以及其他的自筹资金。
对于预算内资金(公共财政支出),受19年财政前移影响,上半年财政投向基建领域支出增速增长相对较快。导致基建增速乏力的核心因素在于自筹资金下行压力较大。一方面,受地产融资收紧影响,土地市场景气下行,政府性基金收入较为疲弱。另一方面,19年政府政策以调结构为主,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较为严格,这使得城投债、PPP、以及其他自筹资金增长放缓。
值得关注的是,19年专项债大幅扩容,这也是市场普遍预期较高的基建增量资金。但棚改及土储却挤占了大量专项债额度,这也是19年专项债放量但基建投资增速较为缓慢的主要原因。19年6月政府提出专项债可以做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根据我们统计,19年7月至今,专项债投向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相关资金仅356亿元,占专项债资金的7.7%,而其中做为资本金的专项债仅有两只,且两个专项债做为资本金所撬动的杠杆比重均较小。
由于资金端中央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较为严格,导致地方政府资金相对较为匮乏,从而使得地方政府新增基建项目动力不足,当前基建项目更多是由存量项目复工拉动。
向后看,基建增速能否摆脱目前困境,仍需关注政府“开正门”的力度,其中包括市场预期的专项债增量。从八月人大的会议里没有看到专项债新增额度的情况,那么就需要关注专项债在剩余额度里增发的可能性。不过我们认为专项债在剩余额度内增发对经济的拉动到底有多大,还需要观察。(1)从分省份角度来看,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专项债剩余额度相对较大,但其发行意愿也是相对较低的,而贵州、青海等经济欠发达省份专项债发行意愿较为强烈但剩余额度却并不多。(2)如果专项债剩余额度继续使用,考虑到房地产调控以及棚改计划是相对固定的,可能对基建支持力度会有所加大,而地产刺激力度下降,综合作用还需要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