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银行业央行降准点评:降准托底经济增长,正向支持行业息差盈利改善-190908

《中银国际-银行业央行降准点评:降准托底经济增长,正向支持行业息差盈利改善-190908(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国际-银行业央行降准点评:降准托底经济增长,正向支持行业息差盈利改善-190908(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19年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在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报告要点
稳经济政策意图明显,利好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
本次央行降准总体符合市场预期,主要在于9月4日的国常会上已经明确表示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此次降准应声落地是央行执行国常会安排的重要举措。我们认为此次降准主要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考虑:1)释放流动性,保持资金基本面稳定。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将有效与央行9月中旬的税收形成对冲。此外,从公开市场操作来看,9月内将有4,815亿资金到期回笼,若央行不进行等量续作的话,降准资金将对流动性形成有效支持。2)本次降准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在于托底经济增长,扶持实体经济发展。2季度我国GDP同比增6.2%,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增速已降至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较低水平,经济增长承压。在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情况下,需要宽松的货币环境进行托底,以稳定经济增长。本次针对经营范围只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额外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显示出监管定向引导银行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意图,据我们统计上市银行中符合额外定向降准要求的共有苏州银行、郑州银行、西安银行3家。
监管积极引导降准资金流向,实际信用扩张仍有待观察
在流动性释放以后,市场主要的担心有两点,一是资金是否会真的流向实体企业;二是实体企业的有效融资需求如何。从第一点来讲,在降准之前监管层已采取了系列动作收紧房地产行业的融资,包括一方面要求信托公司严格房地产信托的规模,不得在2019年二季度末的基础上新增,二是直接要求银行也要收紧房地产开发贷额度等。我们认为之前一系列房地产融资政策的收紧,都一定程度上为本次降准做好了准备,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第二方面7月金融数据显示信贷增长低于市场预期,反映出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疲软,央行降准的政策导向显示出决策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意图,但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端更多受到经济规律和市场供需的引导,货币政策目标是否能良好的传导到信贷扩张还需进一步观察。但不可否认,本次降准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信心提振将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
利好银行负债端压力缓释,部分对冲由LPR带来的息差收窄压力
此次降准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一是央行表示降准将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每年约150亿元;二是降准释放的积极信号有利于金融市场利率的改善,有利于降低银行主动负债成本,特别是同业负债占比相对更高的中小银行,将更多受益于行业整体负债端成本压力的缓解。我们测算降准对影响息差和净利润带来的影响来看,降准50BP预计将带来上市银行净息差1BP的改善以及0.8个百分点的净利润增速的提升,降准将对银行盈利表现起到正向支撑作用。而负债端压力的缓释有利于银行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此前银行贷款利率没能随着市场利率的下降而明显下行,较大部分原因在于负债端成本保持刚性,此次降准对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的缓释将有助于传递致资产端,帮助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此外,在贷款利率实行新LPR改革后,市场普遍预期之后监管层将通过降低MLF利率的方式引导银行进一步降低信贷利率,我们认为此次降息一定程度上也是从银行负债端为以后资产端的进一步降息作好了准备,以对冲银行息差可能受到的冲击。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此次降准释放流动性传递了托底经济的积极信号,同时引导银行资金更多向中小企业倾斜,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将有改善。短期来看,降准利好银行负债端压力缓释,正向支撑银行息差和盈利增长,同时释放的积极政策信号将提振市场信心。从中长期来看,由于国内宏观经济存不确定性,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仍存,实际有效融资需求的改善仍有待观察。目前板块2019年估值仅0.85xPB,估值存安全边际,在降准释放流动性,改善市场悲观预期的大背景下,银行作为低估值、高股息率的选择标的,存配置吸引力。个股推荐受益监管压力缓释、基本面迎来改善的股份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以及基本面保持优异的招商银行、宁波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导致资产质量超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