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证券-医药生物行业:风格回归均衡,关注生物药上游、差异化创新和泛消费复苏-211210

《德邦证券-医药生物行业:风格回归均衡,关注生物药上游、差异化创新和泛消费复苏-211210(5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邦证券-医药生物行业:风格回归均衡,关注生物药上游、差异化创新和泛消费复苏-211210(52页).pdf(5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疫情对全球医药产业链影响持续,医药板块呈先高后低。 2021年全球新冠疫情持续严峻,国内疫情呈现散发性、区域性病例状态,对全球医药产业链、国内医药企业都有一定的影响,扰乱了国内企业正常经营节奏,但同时也对全球医药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较大的发展机遇。 截止2021年12月07日,2021年医药生物(申万)指数下跌9.5%,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0.4%。 2021年,生物医药板块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春节后快速调整完毕后,以CXO为代表的高景气板块率先反弹,新冠疫苗产业链相关个股也随着疫苗接种进度的推进,有不错的表现。 7月之后,板块进入全面调整阶段,9-11月一直维持低位震荡。 整体来看,医药生物在经历了2019-2020年连续上涨后,2021年迎来了调整阶段。 政策扰动边际减弱,2022年风格有望回归均衡。 过去三年,受医保政策和疫情影响,各细分板块估值出现极致分化,持续高景气的CXO板块为表现最好的板块,但很多细分板块的估值和溢价率都处于历史中枢以下区间。 通过分析基金重仓,目前2021年Q3非医药基金对医药持仓已降到2018-2019年中枢偏下区间,扣除CXO和医疗服务后,基金医药持仓更低。 目前医保政策已常态化,边际扰动减弱且有缓和迹象,同时疫情防控常态化,全民加强针完成后社会秩序有望逐步恢复正常。 考虑到医药行业增长依然不错,政策影响边际减弱且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中下区间,我们对2022年医药板块表现持乐观态度,市场风格有望回归均衡,个股表现或更加多样。 我们重点看好如下三大方向:政策免疫且景气度高的创新药上游板块。 新药从研发到商业化上市需要经历早期的疾病机理研究、药物研发,再到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最终上市销售,形成了一条分工明确、价值链庞大的产业链。 国内生物制药和基因细胞治疗正迅猛发展,带动试剂、设备、耗材和生物药CDMO快速发展:1)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国家战略要求下,制药上游设备和耗材等进口替代有望加速,重点关注:生物试剂(诺唯赞、百普赛斯等)、工艺设备(东富龙、楚天科技和森松国际等)和相关耗材(纳微科技等);2)赋能大分子生物药和基因细胞治疗的CDMO,将持续高增长,重点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凯莱英、博腾股份、金斯瑞生物科技等。 创新为永恒主题,创新进入新发展周期:中国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有14亿人的健康需求,存在巨大结构性市场机遇,医保导向仍是鼓励创新。 若将15-20年作为国内创新药快速发展的第一个周期,解决的是创新药“有”和“无”的问题;随着国家对创新药研发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创新药板块快速崛起,从2021年起,创新药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着重解决数量、速度以及质量多维度综合发展的新周期。 1)创新药:国内创新药已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量”与“质”不断提高,创新出海也逐步打开局面,重点关注: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等;2)创新器械:创新器械壁垒高,集中度更突出,进口替代以及海外拓展空间广阔,重点关注:迈瑞医疗、开立医疗、南微医学和佰仁医疗等。 后疫情时代,把握泛消费类行业。 随着新冠疫苗的大范围接种以及新冠特效药的上市,疫苗+特效药的组合有望缓解2022年全球新冠疫情,国内泛医疗消费类行业预计也将在2021年的基础上恢复快速增长态势。 1)疫苗:兼具消费和创新属性,常规疫苗接种有望恢复,重点关注:智飞生物、康泰生物、万泰生物、欧林生物、百克生物等;2)药店:受益集中度提速和处方外流,低估值快成长,重点关注:一心堂、健之佳等;3)医疗服务:2022年为DRG/DIP政策全面实施的元年,将为医疗服务中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医疗服务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重点关注: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和三星医疗等;4)消费类药械:国内生长激素、OK镜、CGM(连续动态血糖)等偏消费属性的自费类医疗产品渗透率仍然较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健康意识的提升,预计将继续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重点关注:长春高新、我武生物、鱼跃医疗、欧普康视、三诺生物和九典制药等。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