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上海证券-2022年2月美股策略-220209

《第一上海证券-2022年2月美股策略-220209(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上海证券-2022年2月美股策略-220209(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一.经济ElonMusk表达了对于今年经济衰退的担忧。 我们认为,疫情期间财政刺激措施的退出叠加货币紧缩,的确是不利于短期经济扩张。 但是尚不至于衰退,最多是增速减缓而已。 毕竟世界大部分国家对于疫情的担忧在逐步消除,经济重开的内生动力很强劲。 目前局势短期看二.加息和长端利率1)我们认为美国的高通胀更多是疫情和财政政策导致的。 货币政策不应该对通胀负主要责任。 2)但是高通胀损伤的是更多是穷人,是民主党的选民基础;打压股市损伤的是中产阶级,更多是共和党的选民基础。 政治是肮脏的。 拜登为了选举,甩锅给联储。 因此鲍威尔面对的来自拜登的政治压力很大,虽然他也倾向于认为货币政策紧缩对于降低通胀既无必要也无效。 但正如去年二月份发生的,他需要时间来向市场证明他是对的。 3)我们一直坚持认为长期利率上不来。 目前很可能已经阶段性触顶。 汇率也坚挺,证明联储在国际买家眼中的信用尚好,并无必要过快加息维持美元地位。 但是在债券市场,由于反身性的原因,“市场”在过去几周里罔顾经济数据而连续调高了其对于年内加息的预期。 这里不排除部分原因是空头制造出来的恐慌情绪。 在三月份首次加息落地之前,波动可能会继续,但是“市场”一旦选择方向,反弹的速度也很可能会让大家吃惊。 三.财政政策拜登的BBB法案遭遇共和党阻挠而大规模缩水,短期减少了拉动经济的动力,市场对此的反应是负面的。 但是我们认为这长期是好事:降低通胀、提高经济效率、减少财政赤字、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四.原油和地缘政治乌克兰危机扑朔迷离,内幕不明,造成市场恐慌。 抛开短期各方博弈的因素不谈,中长期看国际和平五.波动在程序化交易高度发达的今天,市场风格切换、移仓换股的节奏极其迅猛。 囚徒困境式的博弈日益白热化:割的早的太监更有钱,抢先跑的不算恐慌。 但是也可以预见,空头一旦撤退,他们的速度也会与他们进攻的时候一样,比过去更快、更猛。 六.回购过去的一个多月是美国上市公司公布四季报前的静默期,受制度约束,上市公司在静默期内不能进行股票回购。 多头缺了极重要的力量。 随着业绩公布后回购的恢复,指数有望企稳并反转。 七.业绩历史上标普500指数成分公司80%会超预期。 在迄今已经公布本季度业绩的公司中,这个比例略低于历史水平。 几个巨头中,NFLX下调了下季度的MAU指引,TSLA大超预期但是给出了保守的全年指引,AAPL和MSFT大超预期。 我们认为,对于剩下的巨头们的业绩不必担心,并应该成为支撑指数的关键支柱:下跌空间非常有限,横盘、甚至反转的可能性更大。 八.反垄断法反垄断法在参议院小组委员会层级的通过,对FAANGM的情绪打击很大,但是其条文实质影响并不大,更多在于限制巨头们过分的行为,底线意义重,但并没有过分苛刻,更不会达到拆分巨头的程度。 拜登任命的新FTC负责人是专门研究互联网行业反垄断的专家。 但是毕竟政府资源有限,巨头们打官司旷日持久,很可能拖到2024年拜登下台、FTC换人,最后不了了之。 九.恐慌情绪美国德高望重的老股神、GMO公司的创始人Graham在上周四发表的“超级泡沫”言论加剧了股市的恐慌情绪。 1)事实上,在他发表观点之前,纳斯达克成分股里,除了几个巨头之外,大部分股票已经从高点下跌了20-50%不等,有些下跌幅度已经达到70%甚至更多。 所以,Graham发表的更多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的描述,而非对未来的预测。 2)近期标普500指数从高点的下跌幅度深达12%,随后小幅反弹,并未达到Graham预测的40%,也不可能达到。 原因?占标普500指数权重最高的几只巨头们,估值虽然高,但并没有特别离谱。 他们的大市值,更多是由其盈利能力撑起来的;而其盈利能力,是受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庇护的。 股神对新经济的认识很可能是不足的。 十.估值和杠杆1)本轮下跌受打击最大的是未盈利的科技股,尤其是ARK重仓的那些,在Graham的“熊文”发表前已经跌掉40%,随后又跌了大约10%。 从这个意义上讲,Graham的“预言”已经大部分是历史。 2)究其背后原因而言,2020年的疫情、救济支票、散户Meme股票、高杠杆是疯狂推高那些明星股票3)我们认为美股基本面整体是健康的,估值水平长期仍有上升空间,但是不排除在短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里情绪和资金面有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4)对于长期投资人而言,成长股的这轮下跌是好事。 因为泥沙俱下,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部分优质股票也跟随着跌到了价值区间,提供了非常好的进入时点。 类似“瑞雪兆丰年”,这次下跌清除了“害虫”,对于优质股票预兆着今年的良好收成。 十一.中概股1)中概股已经阶段见底,下跌的空间有限,反弹随时可能发生。 中长期仍需继续观察。 地产行业放缓拖累整体经济、部分外资撤出的后果仍需时间显现,政策托底能否成功实现软着陆仍不确定。 如果消费持续疲软,对于在华收入占比高的美股也可能构成风险。 2)相对而言,JD之类的基本面扎实、估值不贵、政策风险小的股票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