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固收专题报告:穿透官方、民间的五一数据,看消费复苏的“形势”与“形式”-210511

文本预览:
基本结论 事件:受益于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得力、疫苗接种率大幅提升,“补偿式”探亲、旅游观光等客流交织,我国迎来火热的“五一”黄金周。我们透过官方和民间五一数据,来揭示当前国内消费复苏进程。 “五一”旅游消费数据:部分旅游服务业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文旅部公布的2021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全国接待国内游客2.3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0%。整体来看,各旅游场景消费明显反弹,客运量方面,除了水路以外,铁路、公路、民航发送旅客数较2019年疫情前水平均有所增长。出游方面,游客人次较去年同期和今年清明现“报复性复苏”,广东、江苏、河南为“五一”期间前三大迁出地,旅游收入均较2019年有所增长。酒店方面,订单量较疫情前增长,受出境游回流及品质休闲游趋势影响,高星级酒店占比提高。文娱方面,“五一”观看电影和演出的人次和票房总收入均超2019年同期。此外,各地购物节丰富了出游消费内容,重点监测的商贸流通企业销售数据好于2019年同期。 假期档数据对比:服务消费复苏进程加快。我们选取2020年“五一”“端午”“国庆”和2021年“春节”“清明”“五一”几个假期档,对出游人次、旅游收入、客单价等指标进行对比,以此来动态地看国内消费复苏情况。结果显示:一是国内游客出行人次和旅游收入较疫情前(按2019年同期可比口径)恢复水平逐步提高,复苏进程加快。二是游客消费力提升相对较慢,体现为日均旅游收入和客单价依旧低于2019年同期,但较今年清明节显著提升。三是长线游尚未完全恢复,民宿酒店、机票等涨价带来供需紧张,影响了部分游客长线游的积极性,也是造成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未实现量价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方平台数据印证:旅游消费形式出现新变化。携程酒店、门票订单量实现对历史峰值的突破;去哪儿显示00后成为出游新势力;同程旅行的大交通、住宿、景区反超疫前水平;抖音旅游视频量大增,云游中国成时尚。一边是来自平台数据屡创新高;一边是官方旅游收入恢复进度相对较慢。两者数据的出入,除因长线旅游减少外,旅行社生意恢复程度不够也是重要原因。文旅部等4月30日发布纾困文旅企业的专项通知亦表明了这一点。 综观“五一”出游消费数据,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无论是从当前的消费动力与意愿,还是消费潜力和空间来看,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五一”国内出游人次出现了“报复性复苏”,旅游收入虽然并未体现“报复性消费”,还尚未恢复至疫前的2019年水平,但与春节恢复至2019年的58.6%和清明恢复至2019年的56.7%相比,已有快速提升。可以预见的是,若没有区域性的疫情反复,接下来“端午”和“国庆”假期的旅游数据依旧会较为抢眼,旅游消费恢复全盛状态或可期。而消费加快复苏的趋势进一步稳固也将对中国2021年经济持续向好起到关键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疫情已经使得文旅消费行为产生了新的变化,而这也可能会逐步激发新的消费需求出现。 风险提示:第三方平台数据统计遗漏或偏差;疫情反弹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国金证券-固收专题报告:穿透官方、民间的五一数据,看消费复苏的“形势”与“形式”-210511(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固收专题报告:穿透官方、民间的五一数据,看消费复苏的“形势”与“形式”-210511(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固收专题报告:穿透官方、民间的五一数据,看消费复苏的“形势”与“形式”》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基本结论 事件:受益于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得力、疫苗接种率大幅提升,“补偿式”探亲、旅游观光等客流交织,我国迎来火热的“五一”黄金周。我们透过官方和民间五一数据,来揭示当前国内消费复苏进程。 “五一”旅游消费数据:部分旅游服务业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文旅部公布的2021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全国接待国内游客2.3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0%。整体来看,各旅游场景消费明显反弹,客运量方面,除了水路以外,铁路、公路、民航发送旅客数较2019年疫情前水平均有所增长。出游方面,游客人次较去年同期和今年清明现“报复性复苏”,广东、江苏、河南为“五一”期间前三大迁出地,旅游收入均较2019年有所增长。酒店方面,订单量较疫情前增长,受出境游回流及品质休闲游趋势影响,高星级酒店占比提高。文娱方面,“五一”观看电影和演出的人次和票房总收入均超2019年同期。此外,各地购物节丰富了出游消费内容,重点监测的商贸流通企业销售数据好于2019年同期。 假期档数据对比:服务消费复苏进程加快。我们选取2020年“五一”“端午”“国庆”和2021年“春节”“清明”“五一”几个假期档,对出游人次、旅游收入、客单价等指标进行对比,以此来动态地看国内消费复苏情况。结果显示:一是国内游客出行人次和旅游收入较疫情前(按2019年同期可比口径)恢复水平逐步提高,复苏进程加快。二是游客消费力提升相对较慢,体现为日均旅游收入和客单价依旧低于2019年同期,但较今年清明节显著提升。三是长线游尚未完全恢复,民宿酒店、机票等涨价带来供需紧张,影响了部分游客长线游的积极性,也是造成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未实现量价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方平台数据印证:旅游消费形式出现新变化。携程酒店、门票订单量实现对历史峰值的突破;去哪儿显示00后成为出游新势力;同程旅行的大交通、住宿、景区反超疫前水平;抖音旅游视频量大增,云游中国成时尚。一边是来自平台数据屡创新高;一边是官方旅游收入恢复进度相对较慢。两者数据的出入,除因长线旅游减少外,旅行社生意恢复程度不够也是重要原因。文旅部等4月30日发布纾困文旅企业的专项通知亦表明了这一点。 综观“五一”出游消费数据,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无论是从当前的消费动力与意愿,还是消费潜力和空间来看,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五一”国内出游人次出现了“报复性复苏”,旅游收入虽然并未体现“报复性消费”,还尚未恢复至疫前的2019年水平,但与春节恢复至2019年的58.6%和清明恢复至2019年的56.7%相比,已有快速提升。可以预见的是,若没有区域性的疫情反复,接下来“端午”和“国庆”假期的旅游数据依旧会较为抢眼,旅游消费恢复全盛状态或可期。而消费加快复苏的趋势进一步稳固也将对中国2021年经济持续向好起到关键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疫情已经使得文旅消费行为产生了新的变化,而这也可能会逐步激发新的消费需求出现。 风险提示:第三方平台数据统计遗漏或偏差;疫情反弹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