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三季度对外经济部门体检报告:国际收支自主平衡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外部门稳增强央行货币政策自主性,但也要防范流动性风险-220107

《中银国际-三季度对外经济部门体检报告:国际收支自主平衡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外部门稳增强央行货币政策自主性,但也要防范流动性风险-220107(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国际-三季度对外经济部门体检报告:国际收支自主平衡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外部门稳增强央行货币政策自主性,但也要防范流动性风险-220107(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三季度,在货物出口高增长、经常项目大顺差既定情况下,资本项目逆差扩大,国际收支趋于自主平衡;民间部门货币错配程度改善,增强央行货币政策自主性;企业和机构仍需密切关注美联储货币紧缩背景下的流动性风险。 三季度,经常项目继续录得顺差,剔除新分配的SDR额度后,资本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逆差环比扩大,线上资本项目(不含净误差与遗漏)由上季度顺差转为逆差,表明国际收支自主平衡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止跌回升。 其中,货物贸易顺差扩大、初次收入逆差收窄是主要原因;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扩大,反映了同期跨境旅行边际改善、旅行支出增加的影响。 三季度,资本项目逆差环比扩大。 其中,外来直接投资连续两个季度回落,未来需重点关注流入速度继续放缓的风险;其他投资转为逆差,主因是金融机构境外外汇存款减少,导致货币和存款负债方转为净流出。 截至9月末,民间部门对外净负债规模及其占名义GDP比重均较6月末减少,更是远低于2015年“8.11”汇改之前,反映民间部门货币错配程度明显改善。 这正是美联储紧缩预期加强背景下,中国央行依然坚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12月份宣布降准降息的重要原因。 截至9月末,我国外债余额(剔除SDR分配额度)环比减少,主要贡献来自银行部门。 2020年以来,外债余额增幅主要集中在广义政府和银行部门,主因是境外机构增持了大量人民币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 货币错配对于境外债权人来讲依然是存在的,其规避汇率风险的行为仍有可能加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截至9月末,我国短期外债余额环比下降,其占外汇储备比重为45%,远低于100%的国际警戒线和其他主要国家占比,表明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但仍然需要重点关注个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