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证券-202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点评:先立后破,市场化推进-211226

《西部证券-202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点评:先立后破,市场化推进-211226(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证券-202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点评:先立后破,市场化推进-211226(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能源转型并不意味着短期煤电的大规模退出。 本次会议中提到,要“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有效发挥煤电基础性调节性作用,扎实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 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和电力供应结构中仍居于主导地位。 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原煤占比高达56.8%,全年发电量比重中煤电占比也达到了60.8%,年末煤电装机容量占全部电源装机容量的49.1%。 煤电难以被大规模替代,除了因为其基础性能源地位短期无法撼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现阶段其他发电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制约条件。 考虑到未来全社会用电量的刚性增长特征,在新能源尚不能完全满足用电主体需求的情况下,保持一定规模的煤电作为基础性电源托底,对保障电力供应十分必要。 “先立后破”加速发展新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路线图。 会议指出,明年的一大重点任务是“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在执行中“必须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 中科院研究显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0.7476、0.5825、0.4435吨碳/吨标准煤。 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明显偏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我国在全球CO?排放量的占比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鉴于煤电短期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应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为煤电的逐步退出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再度释放推进“风电下乡”的积极信号,若明年有相关支持政策落地,则有望拓展分散式风电发展的空间。 电力市场化定价机制是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关键。 会议中提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2021年1-11月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35.9%。 建立统一电力市场、实现更大比例的电力市场化交易有以下两点优势:1)可以回归电力的商品属性,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未来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立,有望进一步疏通煤电之间的价格传导机制,降低煤电企业的经营负担,维护电力市场供需平衡。 2)有利于新能源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格局。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能够打破新能源电力跨省区交易的壁垒,推动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实现不同能源在同一市场的交易,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此外,在部分新能源企业发展长期依赖政策扶持,缺乏内生增长能力的情况下,将新能源企业纳入全国电力交易市场,也有利于优胜劣汰和行业的有序出清。 风险提示:电力市场化改革不及预期,能源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