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银国际-光伏行业动态点评:异质结曙光已现,产业化加速在望-200108

上传日期:2020-01-11 09:17:10 / 研报作者:沈成2017年新能源最佳分析师第3名
李可伦2022年电力设备最佳分析师第1名
杨绍辉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中银国际-光伏行业动态点评:异质结曙光已现,产业化加速在望-200108.pdf
大小:58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银国际-光伏行业动态点评:异质结曙光已现,产业化加速在望-200108

中银国际-光伏行业动态点评:异质结曙光已现,产业化加速在望-200108
文本预览:

《中银国际-光伏行业动态点评:异质结曙光已现,产业化加速在望-200108(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国际-光伏行业动态点评:异质结曙光已现,产业化加速在望-200108(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们判断异质结电池由于具备多方面优势,未来将大概率对现有光伏电池技术路线形成替代,目前光伏产业对异质结产线的投资热情持续提高,后续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异质结是电池片环节的平台级技术,转换效率24%或仅是起点:自20世纪80至90年代日本Sanyo研发出并确定本征非晶硅薄膜/单晶硅衬底的异质结结构之后,异质结电池(HJT/HIT)的转换效率即在晶硅太阳能电池中位居前列,近期未叠加其他技术的实验室转换效率已超过25%,小规模产业化效率亦接近24%,高于目前主流量产PERC技术约1-1.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PERC电池是在传统铝背场电池思路上最成功的工艺改进,同时也存在着SE、增加隧穿氧化层等进一步的改进空间,但整体而言可能已比较接近效率极限。我们认为异质结电池相对现有技术路线的最重要优势在于其与铝背场电池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本征非晶硅层优秀的钝化效果(同时具备材料层面的进步空间)、对称结构天然的双面发电能力(亦可牺牲双面性兼容IBC工艺成为HBC结构)、TCO层可叠加钙钛矿涂层等多项传统电池结构无法具备的固有优势决定了HJT异质结可以被认为是下一代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平台级技术,目前24%附近的转换效率或仅是起点,以HJT为基础的电池转换效率上限还远未达到。
  设备与辅材成本有望下降,异质结性价比逐步显现:HJT异质结电池除上述最关键的优势以外,同时具备N型衬底硅片可减薄、基本无光致衰减,以及温度系数优良、低温工艺降低能耗等优点。而目前异质结电池尚未大规模产业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制造设备成本较高、银浆等辅材成本较高、生产良率相对较低等。我们测算在目前异质结电池与PERC电池的典型效率和成本差异下,电站端应用异质结电池和PERC电池在LCOE度电成本上的差距约为0.03-0.05元/kWh,已充分具备产业化的基础,后续随着设备、辅材国产化率和产量的提升,相关成本有望下降,叠加电池自身转换效率的持续提升,异质结电池的性价比有望逐步显现。
  产业参与热情持续提高,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2015年异质结电池结构专利过期后,世界范围内异质结电池的产业化开始萌芽,国内亦有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研发和生产。近两年随着国内试验产品转换效率逐步提升以及制造设备的国产化和降成本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内对异质结电池产线的投资热情逐步提高,目前通威股份、福建钧石均有百兆瓦级别试验或量产产线,国内合计总量约2GW,同时东方日升、山煤股份等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异质结产能,捷佳伟创、迈为股份、理想万里晖等国内光伏电池设备龙头企业亦致力于异质结电池生产设备的国产化,且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我们预计2020年国内有望新落地约3-5 GW异质结电池新产能,2021年产能增量有望继续大幅增长。
  投资建议:出于异质结电池多方面的固有优势,我们认为异质结电池未来将大概率对现有光伏电池技术路线形成替代,目前光伏产业对异质结产线的投资热情持续提高,后续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电池片设备方面推荐迈为股份,建议关注捷佳伟创、金辰股份;电池片制造方面推荐通威股份、山煤国际,建议关注东方日升。
  风险提示:光伏政策风险;异质结电池效率进步与降本速度不达预期;设备降本进度不达预期;PERC电池效率进步或降本速度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