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 债市的异常现象,强化还是削弱?-200419

《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 债市的异常现象,强化还是削弱?-200419(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 债市的异常现象,强化还是削弱?-200419(24页).pdf(2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近期债市出现超长利率上行、信用利差走阔等“异常”现象,是疫情阶段、债券供给担忧以及机构行为下的结果。一季度经济数据落地之后政治局会议首提“六保”,财政预计走上前台,货币政策点名“降准、降息”,这可能会强化曲线陡峭、评级利差走阔等现象。重申十年国债2.5%水平上进入不稳定阶段,未必是单边调整,但波动明显增大,对信息会较之前更敏感。操作上,久期策略保持为主,重申不建议加码,曲线做平还需要契机。相比利率债,信用票息策略的Sharpe系数更有优势。不确定性的基本面冲击+确定的融资条件改善=利好主流平台和龙头企业。
经济数据与政治局会议传递的新信息
一季度GDP增速-6.8%的实际数据基本符合预期,更重要的是后续经济修复进度与增长目标的制定,本次政治局会议精神值得重视。会议重申“五坚持、六稳”,首提“六保”奠定近期政策基调,要求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在诸多政策上,都给予了更明确、具体的要求,如明确“抗疫”特别国债,要求降准降息,坚持房住不炒基调,表达改革决心等。投资启示在于:第一,“货币放松+财政积极=曲线陡峭”延续;第二,股市盈利预期下调早已在进行中,但盈利拐点还需等待;第三,基本面弱化加融资改善,主流平台、龙头企业是受益者,信用债信用评级间利差扩大。
债市异常现象一:中短端利率大幅下行,但超长端上行
近期中短端和超长端利率出现分化,超长端“逆势”上行原因在于:首先,疫情冲击下,寿险保费增长承压,尤其是2月份和3月份寿险保费增速大幅下滑,这对保险公司超长利率债的配置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在寿险保费增长承压的同时,30年国债利率下行3.2%的历史低位,鉴于保险机构在负债成本压力下收益率要求更为刚性,对于保险机构的配置价值明显弱化。与此同时,地方债、地产非标、定增等资产供给增加,赤字率提升、地方债供给加大预期升温,对保险配置资金形成分流。
本轮债市投资者激进资金明显减少也对超长利率走势产生影响
从以前的经验来看,在债市牛市的中后期,投资者对长端利率的“恐高”和对超长债的“价值挖掘”会导致超长端利率出现继续下行的走势。最典型的案例就是16年,理财扩张和委外投资的兴起使得债市需求急剧膨胀,到了10月份所有利差均被强大的需求力量抹平,期限利差、息差、信用利差均明显压缩,30-10年期限利差压缩至40BP的低位。本轮债市需求力量正在接近16年,但监管约束和理性预期下,激进投资者明显少于当年。
债市异常现象二:信用债收益率继续下行,但信用利差、评级利差走阔
首先,从需求端来看,广义基金负债端继续膨胀,配债需求旺盛。但是,广义基金尤其是理财负债端成本下行缓慢,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倒挂愈演愈烈。投资者操作难度急剧加大,难以控制其波动风险,也降低了投资者追涨的热情。其次,从供给端来看,企业公开市场发债意愿强烈,3月信用债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而国常会明确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增加,信用债发行政策环境放松进一步推升信用债供给。
疫情冲击基本面,也导致信用利差走阔
首先,疫情向海外扩散对企业生产及产品销售产生冲击,若持续时间过长将实质影响企业信用基本面,基本面担忧带来信用利差走阔。其次,临近年报披露季,企业信用风险或将陆续暴露。最后,包商事件引发的债市“核心资产”问题仍对投资者行为产生影响。在疫情对经济基本面的冲击加大,企业信用风险可能暴露的情况下,投资者对于信用风险的甄别会更加谨慎。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外资行为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