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汽车行业深度报告:软件定义汽车,智能座舱先行-200419

《东吴证券-汽车行业深度报告:软件定义汽车,智能座舱先行-200419(3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吴证券-汽车行业深度报告:软件定义汽车,智能座舱先行-200419(30页).pdf(3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智能座舱从何升级而来?
技术进步推动智能座舱沿着机械化-电子化-智能化不断升级带来单车价值上升。20世纪60-90年代为机械时代,座舱主要由机械式仪表盘及简单的音频播放设备构成,物理按键功能单一。2000-2015年为电子化时代,出现小尺寸中控液晶显示器+导航功能,单价2000元以内。2015年-至今智能时代,以大尺寸中控液晶屏为代表率先替代传统中控,全液晶仪表开始逐步替代传统仪表,中控屏与仪表盘一体化设计的方案开始出现,单价约4500元。未来将是高级智能时代,用一芯多屏取代分布式离散控制,单价超过8000元。
智能座舱市场规模有多大?
基于安全娱乐诉求消费者愿意买单推动下游主机厂积极提升智能座舱渗透率。伟世通预测2020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396亿美元。采集60个明星样本车型的六大座舱产品2017-2020年渗透率基础上,基于市场容量/六大座舱产品渗透率/单车价值三步骤预测,我们测算出2020年国内智能座舱市场规模566.8亿元,2025年1030亿元,复合增速15.2%。其中规模最大的两个细分市场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驾驶信息系统规模比例分别为46.4%/34.4%。2019-2025复合增速六大座舱产品分别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6.9%),驾驶信息显示系统(26.5%),HUD(28.5%),流媒体后视镜(45.1%),行车记录仪(31.8%),后排液晶显示(52.5%)。
智能座舱竞争格局如何重塑?
现有智能座舱产业链分三大环节:上游(Tier2基础软/硬件)-中游(Tier1单个座舱产品)-下游(Tier0.5座舱解决方案集成商)。相比传统电子座舱,智能座舱增加了Tier0.5角色,软件取代硬件成为核心壁垒,导致单车价值快速上升和竞争格局的重塑。价值量边际变化排序:Tier0.5>Tier2> Tier1。格局重塑核心点:1)2017-2019年需求周期下行导致传统电子座舱领域进入淘汰赛,尾部企业生存空间日益减少,头部企业国产替代进一步向上。2)传统Tier1/主机厂/互联网-科技巨头三类核心参与者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正进入智能座舱Tier 0.5争夺战,未来5年格局有望逐步明朗。
谁能受益智能座舱行业红利?
2025年千亿规模智能座舱行业红利受益者:1)传统Tier1通过提高自身软件实力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获取单车价值量上升,受益标的【德赛西威+均胜电子】。2)Tier2中芯片/专属操作系统/中间软件层供应商随着智能座舱软件占比上升带来单车价值量提升,受益标的【中科创达】。3)Tier2中高精度地图商随着未来智能座舱与ADAS融合其价值量日益上升,受益标的【四维图新】。4)互联网-科技类巨头借助软件开发实力切入智能座舱领域,受益标的【华为+阿里+腾讯】。5)下游主机厂通过实现智能座舱升级提高产品客户体验度,从而获得更高市占率。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控制进展低于预期;乘用车行业需求复苏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