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粤开证券-医药行业周报:国常会要求全面扩大新冠病毒检测,坚定看好抗疫器械、血制和疫苗-200426

上传日期:2020-04-27 09:44:59 / 研报作者:李志新 / 分享者:1005686
研报附件
粤开证券-医药行业周报:国常会要求全面扩大新冠病毒检测,坚定看好抗疫器械、血制和疫苗-200426.pdf
大小:121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粤开证券-医药行业周报:国常会要求全面扩大新冠病毒检测,坚定看好抗疫器械、血制和疫苗-200426

粤开证券-医药行业周报:国常会要求全面扩大新冠病毒检测,坚定看好抗疫器械、血制和疫苗-200426
文本预览:

《粤开证券-医药行业周报:国常会要求全面扩大新冠病毒检测,坚定看好抗疫器械、血制和疫苗-200426(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开证券-医药行业周报:国常会要求全面扩大新冠病毒检测,坚定看好抗疫器械、血制和疫苗-200426(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医药周观点:国常会要求全面扩大新冠病毒检测,坚定看好抗疫器械、血制和疫苗
  国常会要求全面扩大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新冠检测医院诊疗需求让位联防联控普查需求。4月22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指出,针对国内个别地方重现聚集性疫情等情况,做好常态化防控要加快提升检测能力,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近段时间以来,多地已表示要扩大核酸检测范围。我们认为,国内新冠(核酸&抗体)检测需求方面,来源于医院诊疗需求已经让位早筛早查和基于流行病学追踪的联防联控需求,检测需求的重点在海关入境、企业复工复产、学校复课入学和流调需求。从4月1日开始,海关将核酸采样检测的范围全面覆盖到所有入境旅客,最大限度地筛查出新冠病毒感染者;流调人员方面,武汉市在4.8~4.14一周内,共对22.6万人进行了核酸检测,发现无症状感染者130例,检出率0.0575%。入学检测方面,广州宣布对首批返校的近3万名教职员工、16.7万名初三和高三学生全面开展核酸检测;企业逐步复工,做到“愿检尽检”,对于深入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外,海外新冠疫情仍然不容乐观。截止目前(4月26日),海外累计确诊284万例,日新增确诊人数仍然维持每天8-10万例高位增长。在特效药和疫苗正式上市前,海外疫情未来可能呈现长尾效应,海外新冠检需求仍然来自庞大的医院诊疗需求。
  据体外诊断资讯(CACLP)统计,目前我国现有25家企业30种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试盒获批上市,其中核酸检测试剂19个,抗体检测试剂11个;产能上,核酸检测试剂产能达306万人份/天,抗体检测试剂产能达120万人/天,总体日产能合计426万人份。华大基因、达安基因、万孚生物和硕世生物等公司受益检测试剂盒需求暴增,一季度业绩增速靓丽;我们认为在国内扩大新冠病毒检测,叠加海外疫情维持高位大环境下,新冠检测试剂需求旺盛基本面没有改变;二季度相关公司有望延续一季度靓丽业绩,我们推荐检测产品同时取得国内NMPA批准应急审批上市、美国FDAEUA认证授权和欧洲CE认证的“双证”或“三证”的公司。优先推荐取得“三证”公司:华大基因(300676)、迈克生物(300463)、复星医药(600196,复星长征医学)。
  另外,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畏浮云遮望眼。我们呼吁更多从中长期角度考量投资逻辑是否改变、预期是否有变化。海外抗疫需求仍然持续扩张,尤其是呼吸机等医疗设备,迈瑞和鱼跃都接到大量海外订单,同时,我国医疗服务逐渐恢复,之前受压制的其他器械需求(IVD等)逐渐回归正常,坚持看好器械的全年机会。另外,欧美持续严厉管控非疫情所需生产生活,国内血制和疫苗相关产品进口萎缩预期仍未改变,我们仍然推荐重点关注血制和疫苗行业国产替代机会。
  主要推荐细分行业和标的:
  1、器械:器械(IVD和医疗辅助器械)具有全球市场,重点推荐抗疫需求扩张逻辑的华大基因(“三证”检测试剂)和迈瑞医疗(呼吸、监护等生命支持器械)
  2、血制品:国内浆站采浆复工复产,回归正常,但国外疫情大概率长尾效应,采浆极有可能让位防疫需求,血制品供应紧平衡打破,推荐龙头华兰生物和天坛生物。
  3、疫苗:民众健康保护意识增强,疫苗各品种接种率有望提升。优先推荐华兰生物和沃森生物,今年将面对流感和新冠肺炎重叠流行挑战,大范围接种流感疫苗,以有效区分流感和新冠病例感染成为必要;沃森生物13价肺炎结合疫苗受益国产替代,已逐渐在全国各省市投标和补标。
  市场回顾:医药生物今年以来涨幅排第二位
  上周上证全周跌幅-1.06%,收于2808点。医药生物周跌幅-0.25%,排28个行业涨跌幅榜第10位,表现强于大势。2020年以来,上证综指下跌-7.92%,医药生物上涨扩大至16.09%,排全部SW一级行业第2位,跑赢上证综指约24个百分点。
  医药生物细分子行业涨跌互现。生物制品领涨,周涨幅2.24%,化学原料药表现落后,周跌幅-2.23%。2020年以来,医疗器械继续表现领先,涨幅扩大为+43.20%,中药是今年表现最弱的子行业,涨幅仅有1.45%,中药、医疗服务、化学制剂和医药商业跑输医药生物(SW)行业指数。。
  医药生物(SW)全行业PE(TTM)约41.1倍,PB(LF)3.89倍。从十年长周期历史估值来看,医药行业PE、PB估值都处于波动区间中位数附近,处于合理位置。
  风险提示
  医药政策风险;降价超预期;系统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