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投资者行为系列之一: 详解外资买债-200427

《华泰证券-投资者行为系列之一: 详解外资买债-200427(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投资者行为系列之一: 详解外资买债-200427(25页).pdf(2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伴随着中国债市对外开放的推进,外资在中国债市的占比快速提升,已经成为中国债市的重要参与主体,外资行为对中国债市的影响越来越大。外资投资中国债市是大势所趋,先后经历了代理行模式、债券通、中国债券纳入国际债券指数等三个阶段。持仓上,外资以利率债为主,国债占比接近六成,同业存单占比也较高。外资买债主要受到中国债市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全球资本流动,以及中美利差、汇率等因素影响,预计未来外资买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外资正在成为中国债市的重要参与主体
近年来外资在中国债市的占比快速提升。截至2020年3月末,境外机构持有的人民币债券规模为2.26万亿元,占全市场总量的2.41%,在国债中占比更高,达到8.68%。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外资机构主要包括境外央行类机构、海外对冲基金、债券指数基金等。在外资加大对中国债市投资力度的同时,外资行为也对中国债券市场走势,尤其是局部时段产生了重要影响。
外资投资中国债市是大势所趋
外资投资中国债市与中国债市对外开放进程息息相关,我们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重要阶段:早期的代理行模式阶段、债券通阶段、中国债券纳入国际债券指数阶段。QFII与RQFII是外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最开始的两大渠道,2013年3月央行允许QFII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2016年2月各类境外机构可通过代理行模式进入银行间债市。2017年债券通开启,外资投资中国债市进入高峰期,债券通的优势在于便利性更强,更加契合海外对冲基金的交易型需求。2019年,中国债券纳入国际债券指数,有助于实现海外机构对中国债市的被动投资,同时吸引大量境外资金进入中国债市。
外资买债偏好利率债
从券种上看,境外机构持仓整体上始终以低风险的利率品种为主。其中利率债是境外机构主要配置品种,国债占比接近60%,政金债占比18年底以来小幅上升,接近24%,信用债持仓占比在2016年后趋于下降,此外2017年外资对同业存单的配置比例大幅增加。从期限上看,2019年之前境外机构二级净买卖主要以中短端债券为主,2018年上半年,境外机构3年和5年债券净买入量增长明显。2019年以来,外资买债久期有所拉长,对超长期利率债的配置有所增加。
外资买债有主动也有被动原因
首先,债市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是外资买债的最重要驱动力,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通开启、纳入国际债券指数等对外开放政策是外资投资中国债市的关键节点,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境外央行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其次,对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也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大环境有关。最后,利差、汇率等是重要的交易性因素,中美利差走势反应中国债券的性价比,对外资购债行为具有一定预判意义,汇率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构建汇率对冲后的利差指标,可以较好地捕捉外资流入的趋势变化。
外资买债的空间仍大
中国作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境外投资者持仓占比仍偏低,同时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持续,中国债券对于境外投资者而言具有较强的配置价值,因此外资买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不过外资买债也面临一些其他因素影响,例如三年免税期政策到期之后,未来的税收政策还未明朗;新冠疫情、原油价格战可能会影响主权财富基金海外债券配置规模。
风险提示:海外流动性冲击再现;产油国主权财富基金抛售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