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电子行业每周市场动态追踪:美对华为限制升级,倒逼产业闭环加速-200520

《中信证券-电子行业每周市场动态追踪:美对华为限制升级,倒逼产业闭环加速-200520(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电子行业每周市场动态追踪:美对华为限制升级,倒逼产业闭环加速-200520(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们认为电子板块仍具有疫情期间的防御性战略配置价值,超跌后建议关注,重点推荐半导体、周期子行业及各行业现金流好的龙头公司。短期疫情或导致风险偏好降低,板块整体承压;但中长期看2020年为电子扩张阶段,板块盈利能力角度看,我们认为电子板块仍具有疫情期间的防御性配置价值。
美国限制升级,从华为供应端到海思芯片端。过去一年华为在IC设计端已基本实现自研替代或非美供应商切换,而制造端华为仍高度依赖台积电,且上游半导体设备、EDA软件仍被美国厂商垄断,因而成为美方重点施压方向。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将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在美国境外设计和制造半导体的能力,涉及管制范围内的华为相关供应商需向美商务部申请许可证。相当于自2019年5月16日将华为纳入实体名单后制裁的进一步升级。条例生效后上游供应商仍有120天的缓冲期。回顾去年5月上轮制裁,美国供应商自制裁开始至恢复对华为供货需要大约2个月时间,而华为自身有一定存货周期,虽然短期或将面临一定压力,但大概率不会导致完全停供。
中长期来看,中美科技分叉,产业加速闭环。中国半导体制造市场日益扩大,得到国际设备厂商重视。5月14日荷兰ASML公司与江苏无锡市高新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设立了光刻机设备技术服务(无锡)基地。ASML将建设专业团队技术中心,从事光刻机维护、升级等技术服务,同时建设供应链服务中心,提供高效物料和物流支持,体现了欧洲光刻机大厂ASML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中国芯片制造龙头中芯国际5月15日晚发表公告,14nm及以下产能平台中芯南方将获得注资,注册资本由35亿美元增加至65亿美元,增资扩张先进工艺产能。另一方面,美国正在加大对先进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把控,台积电5月15日宣布有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兴建和营运一座5nm先进晶圆厂。我们认为台积电此举是回应了特朗普政府对先进半导体工艺供应链安全的担忧,美国可确保拥有制造尖端芯片的工厂,有助于保护其供应链安全。中美贸易摩擦信任消磨,我们认为在核心科技基础设施新基建领域,未来中美将出现分叉,倒逼出国内半导体快速成长的历史性机遇。
欧美等部分地区陆续复工,有望拉动下游需求复苏,但仍需关注疫情反复风险。美国联邦政府自4月17日发布经济重启指引,积极推动美国复工,截至本周美国已有34个州已陆续开始复工,12个州计划近期复工或正在筹划复工,还有4个州尚未发布复工计划。5月6日起印度也开始解除全国封锁限制,三星、小米等手机品牌及闻泰科技、富士康等手机代工厂商已逐步恢复正常生产,并拉动印度本土手机需求复苏。此外,前期欧洲国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也已陆续开始复工。我们认为,随着海外复工进程陆续推进,下游需求有望逐步回暖,同时我国电子产业链具有国内生产、全球供应的特性,海外发达国家陆续复工,为国内消费电子产业链正常运转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海外疫情尚未完全取得控制,其中美国、西班牙、英国、俄罗斯、法国、巴西等国家的疫情仍较为严重,5月16日分别新增23488、2138、7016、9200、636、15496例,仍需持续关注海外复工导致疫情反复的风险。
手机端:预计Q2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30%-40%,降幅将触底,未来有望逐季回暖,看好产业链20Q4后的业绩表现。我们跟踪了苹果新机iPhone SE的销售情况,苹果官网发货时间从4月20日开售当天的4-6个工作日(白色、黑色)和1-2周(红色),至4月23日全线拉长至1-2周,表明下游需求旺盛、供需紧张;随后5月8日缩短至3-5个工作日(白色、黑色)和5-7个工作日(红色),并于5月13日全线缩短至3-5个工作日,表明产能爬坡、供需趋于平衡。结合初代SE销量及产业链调研,我们判断iPhone SEQ2出货量有望超1000万台,2020年销量有望达2000-3000万台,全生命周期销量有望达3000-4000万台。我们认为,iPhone SE有望促进对价格较为敏感的iPhone 6/7用户换机,部分抵消全年销量下滑。从手机大盘来看,当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可控,国内电子企业整体已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下游需求亦快速复苏。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4月国内手机出货量4172.8万部,环比+92%同比+14%,复苏速度超出预期;Q1国内出货量4895.3万部,同比-36%,前4月国内出货量9068.1万部,同比-20%。我们维持国内Q2销量同比个位数下滑,全年维度下滑5~10%预测。海外欧美等国家逐步进入疫情后的复工复产阶段,我们认为下游需求端亦将逐步回暖,预测全球手机出货量Q2同比下滑30~40%,Q3-Q4降幅有望缩窄,全年下滑10~15%。中长期看,我们认为5G带动的换机潮仍然是明确趋势,疫情对于5G进程的影响只是延缓而非消失,预计2020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达到2-3亿部,国内超1亿部。总体来看,我们认为Q2手机出货量同比降幅将有望触底,后续疫情可控叠加复工开启将带动需求逐步复苏。
IoT端:疫情亦影响销售表现,但TWS为核心的IoT设备仍是增量市场,预计全年AirPods出货量0.7-0.8亿副,同比提升25%-45%。我们近期外发4月IoT行业月报,4月苹果端AirPodsPro发货周期稳定至3-4天,相比3月末减少1-4天,二代产品发货周期稳定至2-3天,相比3月末降低0-1天,供给端复苏带动供需进一步缓和。整体看我们认为Pro产品供需相对平衡,而2代老产品需求则相对承压。我们预计今年总体出货量在0.7-0.8亿副,同比提升27%-45%。安卓端4月份国内线上TWS销量环比-5.5%至35.4万副,但是龙头厂商如华为、漫步者等市占率在提升。我们认为TWS作为增量市场,疫情背景下需求表现相对手机更好,对销量具体影响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但长期角度我们认为其仍为电子产业链最核心的增量方向之一,看好长期空间。另一方面,疫情背景下智能手表由于部分产品具备医疗监测功能,销量环比持续上行,电商渠道显示2/3/4月份分别为1.9/5.4/7.0万副。我们认为后续智能手表将聚焦健康、运动等功能,进一步成为独立于手机的移动终端。下游OVM等安卓厂商亦在跟进布局,有望成为TWS耳机后下一个增量市场。
产业链角度,近期关于逆全球化产业链外迁的声音较多,我们仍然看好国内消费电子公司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外迁仍然是5-10年的长期维度。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出口国,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比重近90%,不仅消化国内庞大需求,更出口七成国内智能手机供应全球市场;中国企业广泛布局产业链中后段,在部分零组件生产环节和组装环节占据主导。短期来看,疫情下各国基于国家产业链安全考虑,基础制造业(必需品相关)或存在回迁可能,但电子产业链全球化分工明确,中国相关厂商经过近40年的演化,已经具备效率、成本、供应链等显著优势,短期外迁对于各国来说并不经济;另疫情升级或造成全球经济下行,产业链外迁进程短期内可能进一步放缓。中长期看,基于近年来的成本提升、关税上行事实和服务当地的效率需求,消费电子部分产业链及组装环节存在外迁趋势,但迁入地需较长时间具备承接能力;另一方面从中国企业的长期发展看,受益于工程师红利,未来国内的消费电子产业也将主动进行结构化升级和转型,我们认为5-10年维度国内企业也将更聚焦在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将部分低附加值产业主动外迁。仍然持续看好在产业链环节具备大客户订单承接能力与精密制造能力、技术优势领先且管理经验丰富、全球化布局的中国龙头公司,关注舜宇电子行业每周市光学科技、立讯精密、小米集团、传音控股、鹏鼎控股、歌尔股份、领益智造、瑞声科技、比亚迪电子、闻泰科技、信维通信等。
被动元件走出周期底部,中长期有望景气,国产替代持续推进。全球MLCC主要产能在中国大陆、日韩本土、东南亚,中国大陆稼动率缓慢恢复,东南亚、日本本土个别厂区出现因为疫情的间歇停产,使得供给能力略有紧缩。当疫情使得下游需求延缓终端销量下降,影响了MLCC提货积极性,短期涨价动能趋弱,但中长期看5G、智能汽车、工控安防等将支撑需求景气。当前中国大陆MLCC厂商市占率仍较低,受益需求增长和国产替代,标杆企业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风华高科:产能150亿/月规模最大,我们预计2020年新增55亿/月,公司公布75亿元扩产项目拟新增450亿颗/月高端MLCC。公司受益MLCC涨价的弹性显著,估值亦具有吸引力。(2)三环集团:电子陶瓷专家,确立MLCC作为长期战略,2019年底产能40亿/月,我们预计2020年达到100亿/月、募投项目达产后产能再翻倍。公司受益垂直整合毛利率高企,有望后发先至拓展安防、基站、手机应用。电感行业逻辑与MLCC基本同步,顺络电子已经进入全球手机精密电感第一梯队,行业规模化应用的技术和产品与村田基本可比,在安卓厂商的份额持续提升,手机01005、设备功率电感、基站LTCC等新产品有望提供更强劲的增长动力。
市场回顾与策略展望:本周(5.11-5.15)电子指数6994.79,涨幅2.45%,相比大盘跑赢3.73pcts,我们认为主要源于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产业链下修预期基本释放,市场风险偏好再度回升。在电子板块中,本周涨幅前五股票分别为漫步者(25.24%)、深科技(21.76%)、长电科技(16.80%)、风华高科(15.68%)、聚飞光电(13.62%),跌幅前五股票分别为* ST同洲(-14.20%)、*ST中新(-9.65%),茂硕电源(-8.00%)、长园集团(-7.74%)、诺德股份(-6.30%)。
风险因素:板块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消费电子行业竞争加剧,国际局势动荡,疫情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