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银行业投资观察:金融继续支持实体-200524

《中信证券-银行业投资观察:金融继续支持实体-200524(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银行业投资观察:金融继续支持实体-200524(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宏观政策托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银行业而言,积极的相关政策安排,既考虑当期金融体系的风险底线,也着眼于中长期的银企双效。
事项: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同日,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就近期市场关切问题接受记者采访。(http://finance.sina.com.cn/wm/2020-05-23/doc-iircuyvi4653387.shtml)。
政府工作定调:以“保”促“稳”,民生与质量为重。考虑到“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今年报告首次未设经济增速目标,而是更多强调“六保”和“六稳”工作(与往年不同,今年除“工作回顾”和“总体部署”部分外,报告三至八部分完全对应“六保”要求展开)。总体来看,政府工作强化就业、脱贫、防风险等方面的工作部署,既是为了短期保障民生底线要求,也是在中长期促进高质量发展,预计宏观政策宽松取向将贯穿全年。
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定调不变。1)总量宽信用,首提“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宽信用方向不变,我们预计社融增速全年有望升提至12.5%左右;2)利率降成本,“推动利率持续下行”要求下,贷款终端利率下行仍有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报告首提“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我们判断更多引导定向信用投放的基础货币投放工具有望推出(如,除普惠、民营贷款外,可将TMLF工具挂钩更多激励目标),而直接下场购买底层资产可能性较低。
财政政策:特殊时期特殊安排。1)总量力度略超市场预期,“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定调下,涵盖预算赤字3.76万亿、预算赤字率3.6%以上、专项债3.75万亿以及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2)收支安排突出提质增效,“压本级,保地方”目标明确,年内新增1万亿赤字规模+1万亿特别国债资金,全部拨付市县基层;专项债发行加码主要针对“两新一重”领域。后续建议重点关注特别国债的发行安排,我们预计市场公开发行可能性较大,同时辅之以定向降准或法定准备金率特殊安排(针对特别国债的认购机构),即可对冲市场流动性冲击。
银行业:防范风险与支持实体并重。政府工作报告首提“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我们理解“合理”二字的意思是,既确保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又发挥实体支持作用,即防风险与促实体并重。重点关注:
1)风险底线明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求下,银行业“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中小行发展与治理并举方向明确。
2)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将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长至明年3月底(此前6号文要求为今年6月底),预计具体安排有待央行后续发文明确。我们判断市场化、法制化方式不变,另区别于6号文当时的疫情状况,目前复工复产阶段新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主体针对性或更强。
3)突出信贷政策。①明确大银行普惠投放要求(全年增速高于40%),一季度数据看,大行普惠贷款同比+45.5%/环比+15.2%,我们判断全年达标压力尚可,此外银保监会负责人介绍将小微风险权重优惠范围由单户500万贷款客户扩大至1000万元亦有促进作用。②强调“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根据采访,大型银行要求为全年制造业贷款增速不低于5%,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信用贷款余额增速不低于3%。我们测算,2019年六大行制造业贷款平均增速2.8%,达标目标下后续料仍将加大投放力度。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
投资观点: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宏观政策托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银行而言,积极的相关政策安排,既考虑了当期金融体系的风险底线,也着眼于中长期的银企双效。目前极低估值水平下,银行板块具备配置价值,投资组合推荐两条主线:1.阿尔法逻辑,即具备特色商业模式的银行,近期回调后可积极配置,比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常熟银行;2.贝塔逻辑,即受益行业风险预期修复的低估值高弹性品种,包括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光大银行、杭州银行等。H股重点关注工商银行(H)和邮储银行(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