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市场思考随笔之四十八:别了,经济周期-200623

《国信证券-市场思考随笔之四十八:别了,经济周期-200623(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信证券-市场思考随笔之四十八:别了,经济周期-200623(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12年以后中国经济的运行国信证券特点,除了总量下行结构转型以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经济波动的大幅降低,传统意义的“经济周期”已经都不见了。 实际上,这个现象并不新鲜,回顾主要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就会发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经济整市场思考随笔之四十八体的增速和波动率就会大幅下降,美日欧亚洲四小龙等国家都如此,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展望未来,在中国经济达到人均GDP一万美元之上别了,未来也很难再有大的库存周期和产能周期。 基钦、朱格拉、康波,是经常被提及的三种周期类型,但不知道有心的读者是否注意到了,经济周期这些东西在主流的宏观教科书上是统统没有的!为什么?因为这些二战前的学术观点,是当时人类对于经济周期非常朴素的认识和理解,而在战后基本上被统统证伪了,每一次经济周期的波长和波幅都不一样。 因此,机械地假设某种周期会多少国信证券个月(年)重复一次,就过于刻舟求剑了,本质上跟看线数浪没什么两样,好比基钦周期是20日均线、朱格拉周期60日均线,康波周期年线。 经济周期消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市场思考随笔之四十八,就是科技进步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以往同一行业不同地区的别了企业互相不知道对方的生产情况,当需求好起来的时候,就会一起加库存加产能,加多了就会导致周期的波动。 而现在已经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了,各个企业的具体产能和库存,分析师都能够了如指掌,更何况身处一线经济周期的实体企业,无论库存还是产能都不太可能再出现大幅的波动。 对投资研究而言,经济周期的消失,最大的问题,就是国信证券我们很难再从经济周期分析研究中找到投资机会。 传统自上而下框架的逻辑大致是:先判断名义经济增速的方向(大势研判找拐点),再根据消费地产投资基建等驱动力不同分析结构性行情(找板块),最后再在市场思考随笔之四十八板块里找弹性大的标的(找个股)。 因为名义经济增速没有了波动的弹性,这套方法显然已经不好用了,我在之前的报告讨论过,如果做好做扎实宏观分析,一定可以完美地错过2016年以来别了的消费股行情。 因经济周期此,我认为未来要告别这种传统的自上而下框架,从“周期主义”走向“趋势主义”。 所谓告别“周期主义”,就是不要再去过于纠结那些传统宏观变量周期往复的波动规律,因为波动已经小到对股市投国信证券资影响不大了。 所谓走向“趋势主义”,就是要去探寻那些趋势性变量对于股市投资的意义,比如集中度提升、服务业占比提高、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扩大等,这些趋势性变量变化较慢数据也不好找,但是趋势一旦形成往往是不可逆的力量很大,所以无论A股还是海外股市,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板块结构性行情市场思考随笔之四十八都是趋势性的,而并非来来回回的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