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兴业研究-“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二:解码理财子公司的“基因”-200901

上传日期:2020-09-02 19:54:33 / 研报作者:孔祥乔永远 / 分享者:1001239
研报附件
兴业研究-“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二:解码理财子公司的“基因”-200901.pdf
大小:1044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兴业研究-“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二:解码理财子公司的“基因”-200901

兴业研究-“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二:解码理财子公司的“基因”-200901
文本预览:

《兴业研究-“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二:解码理财子公司的“基因”-200901(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研究-“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二:解码理财子公司的“基因”-200901(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摘要银行进权益要靠表外资管业兴业研究务,理财子公司将是商业银行参与权益配置的主力军。

(1)截止2020年8月,目前已有21家理财子公司获“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二批筹建,其中14家已获准开业,累计发行1500款以上理财产品。

目前理财子公司处于展业初期,业务解码理财子公司的“基因”模式仍在探索中。

如某兴业研究理财子公司成立半年来规模已相当于表内规模29.8%;而净利润贡献仅3.1%,两者并不匹配。

(2)长期看,拉长负债久期、提升风险偏好,成为全能型资产管理机构“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二(如对标贝莱德等)将是理财子公司产品发展的主旋律。

但从“资金池”向“净值型”产品的过程中,业务实践并非“从零到一”,子公司资产配置、产品体系构建等与过去母行资管部运解码理财子公司的“基因”作模式有较高关联性。

从设立之日起,兴业研究“清旧”(存量资产处置)和“立新”(净值型产品线搭建)两条线就同步并行。

是在在过去的运作模式上微调,还是参与更广泛的大类资产配置?本篇从五个维度评估银行理财子公司“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二的转型意愿。

(1)现阶段理财子公司与过去资管部解码理财子公司的“基因”乃至表内资产负债特征仍有关联。

考虑到休戚与共兴业研究的业关联,本处基于多个表内指标观察表外资管业务的转型意愿。

(2)解码理财子公司的“基因”,具体五类指标体现在:1、高收益资产获取意愿(关注投资类资产占比);2、产品发行成本(关注加权付息成本);3、权益文化(关注“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二产品代销和私行规模);4、注册地市场化程度(关注注册地的市场化程度和与母行隔离程度);5、管理层市场化程度(关注外来机构尤其是非银资管人士的管理层占比)。

基于该指标体系,国有行转型策略稳健,城商解码理财子公司的“基因”行最为迫切,股份行模式探索模式更多元。

(1)对于国有大行,一方面负债端成本较低,整体风险偏好偏低;另一方面总体规模和非标资产体量大,有效处置存量风险资产是国有大行最优先的任务,当前整体以稳为主,建议关注后续工行(产品代销和私行规模大)、建行(注册地相对原母行市场化程度更高兴业研究)转型进程。

(2)城商行投资类资产占比大、发行产品成本高,非标资产配置受到区域经营约束,加大标准化风险资产意愿强;规模偏小、成本较低的农商行更有可能采取“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二尾随战略,预计宁波银行/顺德农商行等转型意愿较强。

(3)股份行一方面有跨区域经营的优势,通过委外等业务探索解码理财子公司的“基因”与非银资管机构互动较多;另一方面在负债获取上相对市场化,总体转型意愿强,我们关注到股份行外聘非银资管机构担任核心管理层较踊跃。

(4)为了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兴业研究,未来机构应拓展更丰富场景,通过吸收更长期的负债来探索产品的可能模式。

本系列下“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二一篇将综述目前理财子公司的现有产品线。

关键词:理财子解码理财子公司的“基因”公司、转型意愿。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