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浙商证券-京沪高铁-601816-2020年三季报点评:Q3归母净利润13~18亿元,关注票价市场化推进-201031

上传日期:2020-11-02 15:01:35 / 研报作者:匡培钦2022年交通运输最佳分析师入围奖
/ 分享者:1005681
研报附件
浙商证券-京沪高铁-601816-2020年三季报点评:Q3归母净利润13~18亿元,关注票价市场化推进-201031.pdf
大小:544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浙商证券-京沪高铁-601816-2020年三季报点评:Q3归母净利润13~18亿元,关注票价市场化推进-201031

浙商证券-京沪高铁-601816-2020年三季报点评:Q3归母净利润13~18亿元,关注票价市场化推进-201031
文本预览:

《浙商证券-京沪高铁-601816-2020年三季报点评:Q3归母净利润13~18亿元,关注票价市场化推进-20103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京沪高铁-601816-2020年三季报点评:Q3归母净利润13~18亿元,关注票价市场化推进-20103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浙商证券报告导读京沪高铁2020年Q3实现营业收入71.46亿元,同比下降25.71%;归母净利润13.18亿元,同比下降63.46%。

整体符合京沪高铁预期。

投资要点铁路客流恢复之下,京沪高铁业绩逐季改善铁路客运改601816善,三季度末全国动车组客运量同比恢复至八成左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Q3全国铁路客运量合计6.91亿人,同比仍低33.08%,但环比Q2增加2.57亿人、环2020年三季报点评比Q1增加3.08亿人,呈现逐步恢复趋势。

根据交通运输部,截止三季度末,全国动车组Q3归母净利润13~18亿元旅客发送量恢复至八成左右。

京沪高铁线商政客运需求相关注票价市场化推进对刚性,我们统计当前整线列车日开行40对左右,已接近疫前水平。

业绩逐季恢复,边际改善符浙商证券合预期。

京沪高铁前3季度营收171.92亿元,同比下降34.87%;归母净京沪高铁利润18.48亿元,同比下降79.33%。

其中,Q3营收71.46601816亿元,同比下降25.71%,降幅环比Q2收窄18.41pts;归母净利润13.18亿元,同比下降63.46%,降幅环比Q2收窄29.58pts。

自Q22020年三季报点评以来业绩触底反弹,整体边际向好符合预期。

实行浮动票价机制改革,票价市场化Q3归母净利润13~18亿元之路开启京沪高铁公告自2020年12月23日起实行浮动票价机制。

以二等座为基准,商务座、特等座、一等关注票价市场化推进座比价分别3.5倍、1.8倍、1.6倍,票价根据市场需求在上下限之间浮动。

经测算,1)纵向看,若客票收入整体按本次二等座上限涨幅提升8.14%,可增厚2019年净利润7.04%;2)横向看,京沪高铁全线二等座及浙商证券一等座单公里费率分别0.45、0.73,较疫情前京港客运专线费率仍低4.26%、2.67%。

预计疫情后铁路客运保持长期稳健当下铁路旅客运量持京沪高铁续向好,我们判断疫情后长期稳健。

随着疫情逐步趋于稳定,防控体系成熟,各地疫情防控陆续传导积极信号,下半年在暑运、开学季以及法定节假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铁路客流总体回补,1-9月国铁口径铁路客运量14.86亿人,累计同比601816已恢复54.2%,较4月谷底反弹11.2pts,后续预计持续恢复、疫情后长期稳健。

总体来看,随着疫苗研制进展加速,出行产业链相关板块2020年三季报点评有望迎来持续修复。

量价角度长期增长Q3归母净利润13~18亿元点仍在运量端,客运或有增长空间。

我们从车辆结构、客座率、客运调图等几个方面分析,未来京沪高铁运量仍有增长空间,运量增长关注票价市场化推进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长编组复兴号投运;2)发车时刻织密;3)优化本线车跨线车结构,提升车次配比效率以提振运量。

运价端,浙商证券我们此前的预期兑现,京沪线票价走上市场化调节道路。

判断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京沪高铁费率总体将保持向好趋势。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44.64亿元、122.62601816亿元、138.11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61倍、22倍、2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京沪线客流恢复晚于预期;京福安徽公司业绩低于预期;京沪二通道开通2020年三季报点评后分流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