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药物发现CRO行业规模持续增长,继续高景气-201214

《华安证券-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药物发现CRO行业规模持续增长,继续高景气-201214(3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药物发现CRO行业规模持续增长,继续高景气-201214(37页).pdf(3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的合成技术人员,一体化平台,越来越多的药物发现CRO进行药物筛选后续的产能布局,为自己寻找新的增长点。4)多种商业模式并存:药物研发领域,小型Biotech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小型Biotech因为自身资源有限,愿意拿出部分股份或未来药品上市受益与药物发现CRO进行合作的意愿更强,药品上。”
新药研发高度景气,药物发现决定药品研发成败。
新药研发是全球医药行业创新之源,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
2019年美国FDA下属机构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一共批准了48款新药,其中包括37个新药申请(NDA)和11个生物制品生产许可申请(BLA)。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间,新药审批的数目十分可观,但目前很多致命的罕见病依旧没有有效治疗药物。
药物发现阶段因为处于药物研发的早期,对于新药的研发成功非常重要。
当前全球药物发现市场蓬勃发展,2017年全球药物发现市场投入504亿美元(含药物发现CRO102亿美元),据Frost&Sullivan预测,2022年全球药物发现市场将达到716亿美元(含药物发现CRO156亿美元),CAGR增长预计达7.3%。
中国市场2017年达到11亿美元(含药物发现CRO1.37亿美元)规模,Frost&Sullivan预计2022年规模将增长到39亿美元(含药物发现CRO4.85亿美元),CAGR增长预计达28.8%。
新技术与新分子类型提升药物发现效率。
随着药物研究的深入开展,新分子实体(NMEs)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导致新分子实体上市的步伐放缓,但随着高通量筛选技术的进步以及新一代的药物发现技术(如SBDD技术、FBDD技术、DEL技术等技术,)以及新分子(PROTAC以及共价分子抑制剂)的应用,促进了新分子实体(NMEs)研发效率的提高,新分子实体(NMEs)获批的数量又开始回升。
药物发现CRO赋能药企新药发现。
1)新型药物发现CRO更具有IP属性:新型筛选服务CRO平台凭借自身技术优势集中于化合物筛选和优化服务,这部分服务更多涉及到药物研发全产业链中的核心专利如新化合物分子,新结构等,更具IP属性,原创型筛选技术平台自带的IP属性赋予了CRO公司更强的议价能力。
2)药物发现CRO积极布局多种技术:药物发现积极布局,走向平台化,实现更好的赋能,如DEL与PROTAC的结合使用针对难成药靶点的筛选,DEL结合SBDD,FBDD共同筛选,利用PROTAC技术开发共价键分子开发新抑制剂应等。
3)药物发现CRO具有平台型发展趋势:CRO公司作为新药研发的赋能者广泛布局新技术,新结构(原料),经验丰富的合成技术人员,一体化平台,越来越多的药物发现CRO进行药物筛选后续的产能布局,为自己寻找新的增长点。
4)多种商业模式并存:药物研发领域,小型Biotech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小型Biotech因为自身资源有限,愿意拿出部分股份或未来药品上市受益与药物发现CRO进行合作的意愿更强,药品上市后收益巨大,对于CRO公司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对于平台型CRO公司,前期的筛选为后期导流,会带来巨大的业务量,同时也提高了与客户之间的粘性。
投资建议建议重点关注药明康德(全球领先的一体化新药研发生产服务平台,全球药物发现的龙头,通过HitS,PROATC平台等不断地拓展全球长尾客户,构建大健康的生态圈),康龙化成(实验室业务起家,已逐步建立期覆盖全流程的一体化平台,盈利能力持续上升),药石科技(创新性分子砌块的需求大幅增长,分子砌块龙头,先发优势显著,享受CRO/CMO双赛道高景气),成都先导(以DEL技术为核心、多技术支撑的新分子设计、构建与应用平建设,业务发展空间大、技术壁垒高、在手订单充足),维亚生物(全球领先的基于结构药物发现服务商,广泛布局SBDD+FBDD+ASMS,CFS+EFS双轮驱动);建议关注:美迪西(根植临床前CRO市场,差异化定位国内中小客户,广泛布局新技术平台)。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竞争风险;研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