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证券-昭衍新药-603127-调研简报:在手订单充沛,持续快速增长可期-210208

《中原证券-昭衍新药-603127-调研简报:在手订单充沛,持续快速增长可期-210208(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证券-昭衍新药-603127-调研简报:在手订单充沛,持续快速增长可期-210208(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的核心业务是药物临床前研究服务,临床前研究服务具备专业性壁垒,只能在专业的GLP实验室中开展。 公司拥有北京和苏州两个GLP实验室,建立了系统的药物临床前评价技术平台和GLP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国内以及多个国家,包括国际机构的GLP认证和检查,无论设施面积,评价品种还是专业性,都位居细分子行业领先水平。 2020年业绩预增公告显示,公司2020年业绩超出预期。 公司1月19日公告显示,1)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的财务报表数据相比,将增加约人民币12,460.88万元到人民币14,328.56万元,同比增加约69.9%到80.3%;2)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经重述后的财务报表数据相比,预计增加约人民币11,621.34万元到人民币13,489.02万元,同比增加约62.2%到72.2%。 公司2020年业绩大大超出我们此前的预期,业绩超预期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随着国内创新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公司在手订单充沛。 PharmaProjects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球处于临床前和临床1-3期的在研药物数量为16025个,比19年底增长6.9%;国内处于临床前和临床1-3阶段的在研新药数量为197约个,比19年底增长30.3%。 在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常态化的背景下,仿制药企业向创新药转型加速,中国在研新药增速明显高于国际在研新药增速,CXO企业作为创新药产业链条的“卖水人”,未来也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公告显示,2020年公司订单执行和完成情况均处于较高水平,规模化效应凸显。 订单收入确认力度高于我们此前预期;2)非经常性损益带来一次性收入3361.89万元,主要来自于往年和当年收到的政府补助以及当年理财收益。 3)会计政策变更。 2020年度,公司将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模式由成本模式计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带来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加2527.2万元。 布局上海,为公司开拓业务提供更加便捷的地理优势。 公司2月4日公告,将成立“昭衍上海”公司,主要从事临床前研究业务;和公司沟通了解到,该子公司主要从事市场开拓工作,昭衍上海立足张江,附近汇集了大量中国走在最前沿的创新药企;未来有望更快、更好、更多地拿到创新药项目,从而更及时的服务于创新药企。 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有助公司业绩增长。 公司上游为试验动物,包括小型啮齿类动物,主要是小白鼠以及大型灵长类动物黑猩猩等,2020公司动物采购成本持续上升,但公司可以转嫁,因此预计2020年安全性评价业务毛利率维持稳定;目前广西猴厂已于2019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3年达产。 下游临床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业务为药物早期临床试验服务(临床Ⅰ期及BE试验),目前仍处于开拓阶段,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因素影响,该业务贡献收入有限;未来3-5年内,早期临床的需求量会呈现井喷式增长,公司有望从中受益。 此外,公司在药物警戒系统、动物模型研究等方面均有布局,未来公司综合服务能力将加强。 在手订单充沛,未来仍将维持快速发展态势。 目前,公司的实验室总产能为31500平,产能利用率超过9成:公司计划2021下半年在苏州新增5400平实验基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 截至2020年12月底公司在手订单超过17个亿(截至2020年9月份,公司在手订单数也超过17个亿,在年底结题的基础上仍然维持17个亿以上的在手订单),预计未来随着创新药企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状态。 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2020年、2021年和2022年EPS分别为1.36元、1.62元以及2.11元。 按照2021年2月5日收盘价156.70.元/股计算,相应PE为115倍,96.73倍和74.27倍。 考虑到公司未来的增长较为确定,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出预期,新药研发进度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