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2月外贸数据评论:进出口开局大超预期,短期仍有望保持强势-210307

《国金证券-2月外贸数据评论:进出口开局大超预期,短期仍有望保持强势-210307(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2月外贸数据评论:进出口开局大超预期,短期仍有望保持强势-210307(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数据:按美元计价,前2个月我国出口总值4688.7亿美元,同比增长60.6%;进口3656.2亿美元,增长22.2%;贸易顺差1032.5亿美元。 人民币计价下,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3.06万亿元,增长50.1%;进口2.38万亿元,增长14.5%;贸易顺差6758.6亿元。 1、1-2月出口同比大幅增加,一方面源自低基数效应,另一方面全球疫情局势持续向好带动经济复苏提速。 出口同比飙升,并不完全源自低基数效应,疫情影响下去年前两月同比降幅仅为17.4%,今年出口数值较2019年同期高32.7%,可见在全球疫情拐点渐至的背景下,经济规模性复苏带动我国出口继续高速增长。 2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回升0.3个百分点至53.9%,创疫情后新高,美国、欧元区和韩国制造业PMI均回升至历史高位,分别为60.8%、57.9%和55.3%,日本制造业PMI回升至景气区间51.4%,主要受益于各国疫苗接种速度加快,2月中旬以来全球新冠病例日新增回落至峰值的一半左右。 分国别来看,1-2月我国对主要国家出口金额均大幅增长,其中美国涨幅高达87.3%(前值34.5%),对欧盟、日本和东盟分别增加62.6%、47.7%和53%。 从贸易方式上看,一般贸易同比增幅扩大至67.8%(前值23.92%),加工贸易同比45.36%(前值11.82%),均大幅改善。 最后从商品类别来看,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继续表现良好,1-2月同比分别上涨58.1%(前值26.55%)和64.7%(前值23.12%),没有明显优于整体,部分源于去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受疫情影响较小,基数偏高。 2、1-2月进口同比上涨22.2%,涨幅攀升主要源于海外生产恢复和国内消费反弹。 受春节假期扰动,1-2月中国制造业PMI呈下行趋势,其中进口分项也跌落至荣枯线以下。 去年前两月进口同比跌幅仅为4.1%,不存在基数明显偏低,因此进口高增主要与国外生产恢复和国内消费反弹有关。 分国别来看,我国从美国进口同比上升至66.4%(前值47.72%);从欧盟进口同比15.46%(前值4.49%),从日本和东盟进口同比分别为26.8%和29.9%。 从量的角度看,进口铁矿砂增加2.8%,原油增加4.1%,大豆减少0.8%,汽车和汽车底盘进口量涨幅较大,同比增加17.6%。 3、1-2月进出口数据均表现亮眼,受益于海外经济体生产恢复和内外需共振,同时今年春节就地过年也有助于外贸订单交付。 第一,出口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一方面,全球经济重启,海外需求去年4月以来逐步改善,出口数据持续高增,现阶段防疫物资出口和线上经济仍对出口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各国财政刺激政策加码推动居民消费增加。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疫情防控仍领先全球,具备一定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出口替代效应尚未消退。 第二,进口继续扩张,表明内需继续呈现加速修复的状态。 1-2月本是制造业传统淡季,从PMI数据来看生产端增速有所放缓,因此进口高增主要受后续经济向好预期和居民消费反弹驱动,铁矿砂、原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均增加,各国生产恢复也加速订单交付。 从高频数据来看,年初以来中国进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高位上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大幅增加,可预见外贸进一步扩张,但扩张幅度超预期。 展望后续,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恢复,预计出口继续保持相对高位,进口增速则相对稳定,需要进一步关注海外疫情对进出口可能造成的扰动。 一方面随着疫情的消退,海外需求仍在恢复,部分新兴市场的出口份额将“归还”,但仍有一部分市场份额能够留在中国,对出口结构形成支撑;另一方面海内海外疫情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叠加贸易保持主义对全球化的冲击,是需要关注的风险点。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失控、政府应对不当、行业影响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