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华创证券-大国国情系列一:中国经济聚哪儿?-210315.pdf
大小:1073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创证券-大国国情系列一:中国经济聚哪儿?-210315

华创证券-大国国情系列一:中国经济聚哪儿?-210315
文本预览:

《华创证券-大国国情系列一:中国经济聚哪儿?-210315(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大国国情系列一:中国经济聚哪儿?-210315(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十四五”蓝图已绘就。

我们通过集中度分析,从区域、省际、省内三个维度,摸底中国经济的集聚情况。

一、区域经济集中度:向东部集聚,向城市群集聚区域集中度,是区域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

沿海化和城市化是近年中国人口和经济集聚的两大基本特征。

从沿海化角度,比较四大经济区域的集中度:1.东部:全面集聚,消费缓降。

1成土地,4成人口、基建、固投,5成GDP、消费,6成财政收入。

近年消费集中度下降,主要是内陆地区消费崛起。

2.中部:投资较高,升势较好。

1成土地,2成GDP、消费,近3成人口、基建、固投、近2成财政收入。

近年集中度升势较好,尤其是基建固投。

3.西部:基建次高,消费偏弱。

7成土地,近2成消费、2成GDP、近3成人口、固投,3成基建仅次于东部。

财政收入不到2成但支出近3成,缺口趋大。

4.东北:全面下滑,消费偏强。

近1成土地,近1成人口,除消费和财政支出外,GDP、基建、固投、财政收入均未超5%。

财政难自给,经济边缘化。

从城市化角度,比较城市群的集中度:十大城市群贡献全国GDP近8成;三大城市群凭借不到全国2%的土地面积,承载了近3成人口、4成GDP、近5成财政收入和近7成出口。

二、省际经济集中度:回落中呈现三大特征省际经济集中度是各省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

以金融危机为分水岭,省际经济集中度由普升期进入分化期,主要经济指标集中度呈现三大特征:1.集中度回落,分化看消费2014年以来中西部GDP集中度明显提升。

若将各省视作同一行业中的各家公司,2008年前GDPCR3、CR5升幅高于CR10,主要是沿海的广东、江苏、山东、江苏4省受益于“外循环”。

2014年以来GDPCR10反弹更强,反映了GDP排名5~10位河南、四川、湖北、湖南等中西部省份的经济增速提升。

省际经济的分化,很大程度上是消费的分化。

消费集中度的绝对水平和变动趋势与GDP集中度均较一致,2020年消费前5高地和GDP前5高地完全重合。

2.基建“遍地开花”,投资消费不分家相比集聚东部和中部的固投,基建“遍地开花”、相对更倾斜西部,受政策影响更大,集中度相对较低。

相比消费,固投受政策影响更大,集中度更低、历史波幅较大,但投资和消费并不“分家”――2020年固投前10高地中,有8个也是消费前10高地。

3.“富省更富”――财政收支差距拉大:财政收入集中度和GDP较为匹配,但财政收支集中度之差不断扩大,显示“富省更富”,而其余省市面临较强支出刚性,需要较多转移性收入进行弥补。

三、省内经济集中度:内陆省会多“独霸”,沿海多现“双子星”相较一般城市,省会城市基础设施更完善、资源更丰富、要素聚集能力更强。

通过省会GDP/全省GDP,可直观衡量27个省(自治区)的内部经济集中度:内陆省份的省会GDP/全省GDP较高,且省会GDP往往数倍于次大城市,“强省会”特征明显,省内资源大幅向省会倾斜。

东部沿海省份的省会GDP/全省GDP较低,往往呈现两个强中心的“双子星”格局。

东部7省中,有5省省会2020年GDP占比低于“双子星城”。

从“双子星”投资和消费的分化看,东部7省中只有福建、广东的投资和消费高地“分家”“双子星”竞争仍大于分工,未来协同增效空间较大。

风险提示:区域经济增速超预期,区域经济政策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