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大族激光-002008-整体业务全面复苏,甩掉包袱实现轻装上阵-210326

《中泰证券-大族激光-002008-整体业务全面复苏,甩掉包袱实现轻装上阵-210326(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大族激光-002008-整体业务全面复苏,甩掉包袱实现轻装上阵-210326(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报,实现营收119.42亿元,同增24.89%;归母净利润9.79亿元,同增52.43%;扣非归母净利润6.75亿元,同增46.01%。 EPS0.93元,ROE10.55%。 财务状况:营收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1)2020年营收119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0年公司整体业务呈现全面复苏趋势,各项财务指标均较2019年有较大增长。 其中,营收119.42亿元,同增24.89%,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9.79亿元,同增52.43%,主要业绩增长来自小功率及PCB业务(具体分析见下文)。 2020年,公司垂直一体化整合的步伐持续加快,陆续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5KW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纳秒绿光激光器、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等,持续提升核心零部件的自给率。 同时,公司围绕“激光+X”的战略,不断拓展新的行业应用和场景,推出有技术优势的行业专用设备和新场景应用设备,在锂电、光伏、半导体等业务领域均实现较大突破。 (2)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2020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40.11%/8.32%,同比分别+6.09/+1.88PCT。 分产品看,激光及自动化配套设备和PCB及自动化配套设备毛利率分别为40.75%/36.63%,同比分别+8.11/+0.17PCT。 (3)期间费用率有所上升。 三大费用方面,2020年期间费用率19.84%,同比+2.7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83%/6.66%/2.35%,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35/+0.70/+1.73PCT。 财务费用率升高主要原因是美元汇率波动,公司汇兑收益较上年度有所减少,财务费用较上年增加2.21亿元。 (4)剥离不良资产+资产减值计提充分,公司实现轻装上阵。 ①2020年7月17日,公司公告将持有的全资子公司大族传动100%股权出售给大族控股,主要资产为公司欧洲研发中心相关土地及附属建筑物,交易对价10.3亿元;②2020年,公司对口罩自动化生产线库存进行专项计提减值准备约1.30亿元。 终止出售AIC公司股权,公司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损失2.34亿元。 通过以上对不良资产的剥离和资产减值的计提,公司资产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公司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2021开始轻装上阵。 小功率业务: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复苏,2020年收入同增61.78%。 随着5G手机及新款智能穿戴产品的陆续推出,消费电子行业客户资本开支明显增加,行业复苏趋势明显。 公司脆性材料加工、特殊材料焊接等专用领域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2020年公司小功率激光打标、精密焊接、精密切割等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7.12亿元,同增61.78%。 同时,公司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逐步推出有技术优势的新场景应用设备,在5G产业、晶圆识别、IC芯片、手机铝件、偏光片等新业务领域均取得显著增长。 此外,公司是苹果产业链重要公司,考虑到苹果产能向国外转移的步伐加速,2021年公司小功率业务展望乐观。 大功率业务:核心部件自主化率快速提升。 2020年,公司大功率激光智能装备业务实现营收20.18亿元,同比下降0.96%,产品已全面进入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建筑机械、专用车、电力制造等重点行业,行业领导地位持续巩固。 同时,公司大功率激光智能装备加大研发投入,核心部件产品自主化率快速提升。 公司HAN-S系列15KW光纤激光器推向市场,自主品牌光纤激光器、数控系统、激光加工头出货量均实现快速增长。 PCB业务:保持市场领导地位,收入激增。 2020年,由于全球智能终端产品需求大幅攀升,带动封装基板、高多层板、HDI板等PCB细分产品快速增长。 受益于PCB需求增加及国内PCB产业的份额持续扩大,公司PCB业务实现营收21.84亿元,同增70.83%。 从出货产品结构看,2020年机械钻孔机出货量持续攀升,继续领跑行业;同时推出的超高效率激光直接成像产品(LDI)、新一代CO2激光钻孔机、高密度通用测试机及高精微针测试机等推动PCB产业流程优化及满足国内高精技术需求的设备销量明显增加,并不断替代进口设备。 未来随着5G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产品的渗透率进一步增加,对任意层HDI、SLP类载板、精细FPC及软硬结合板等更细线路、更小孔径、更高装配密度的PCB用量将持续提升,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显示面板与半导体业务:显视面板业务市占率稳步提升,半导体/光伏业务快速增长。 2020年公司该板块实现营收10.27亿元,同增6.67%。 其中,LED行业激光加工设备实现营收2.22亿元,同增53.48%,保持市场领导地位,Mini-Led切割、裂片、剥离、修复等设备实现批量销售;显示面板业务实现营收6.30亿元,同比下降10.82%,市占率稳步提升,逐步替代国外同类产品;半导体行业激光加工设备实现营业收入0.56亿元,同增15.00%,进入封测行业领先企业供应商序列,半导体激光开槽、半导体激光解键合、化合物半导体激光切割等产品实现批量销售;光伏行业激光加工设备实现营收1.19亿元,同增88.59%,划裂机、开膜掺杂机等设备形成批量销售,取得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行业大客户订单。 此外,公司生产研发的首台国产量产型LLO(激光剥离)设备进驻客户生产基地,在面板行业高端装备方面取得新突破。 新能源业务:持续推进大客户战略,订单创新高,充分受益行业高景气。 2020年,公司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2.71亿元。 该业务主要面向锂电行业,已能够在电芯、模组、PACK、软包等领域提供整线解决方案,公司坚持大客户战略,与宁德时代等行业主流客户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2020年,公司取得宁德时代设备订单超过12亿元,订单额创历史新高,设备将于2021年集中交付,将对业绩形成提振。 中国锂电池新能源行业将迎来爆发期,动力电池已开启新一轮扩产周期,公司作为动力电池设备领导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维持“买入”评级。 2020年,公司整体业务呈现全面复苏趋势,同时不良资产出清,2021开始轻装上阵。 制造业复苏背景下,激光装备各细分领域景气度共振,公司作为激光设备行业全领域龙头,订单展望良好,高成长可期。 预计2021-2023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42亿元、23.67亿元、29.07亿元,对应PE分别为23、18、15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质押股份占比较大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PCB行业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