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东兴证券-外资入市系列专题之二:外资是如何参与国内债市的?-210531

研报附件
东兴证券-外资入市系列专题之二:外资是如何参与国内债市的?-210531.pdf
大小:894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东兴证券-外资入市系列专题之二:外资是如何参与国内债市的?-210531

东兴证券-外资入市系列专题之二:外资是如何参与国内债市的?-210531
文本预览:

《东兴证券-外资入市系列专题之二:外资是如何参与国内债市的?-210531(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兴证券-外资入市系列专题之二:外资是如何参与国内债市的?-210531(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本文为外资入市系列报告的第二篇,在上一篇中我们着重分析了外资入市的影响因素,详见报告《春风送暖――对于外资流入债市的解释》,而本文我们将着重对外资流入债市的渠道与投资方式进行论述。

当前,外资进入中国债市主要有以下四类渠道,三类主动渠道,一类被动渠道。

首先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即QFII和RQFII)渠道,在2020年QFII和RQFII制度规则合二为一,此渠道投资灵活性较差,监管严格,适合具有中长期投资需求的大型境外配置型投资者二是直接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渠道(即CIBM),准入规则相比QFII宽松许多,几乎放开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所有限制,但操作的灵活性依然很差。

三是债券通渠道,报价请求门槛低至100万元,交易效率高、门槛低、机制灵活,能够吸引大量中小型、交易型机构入市。

不同于以上三类主动投资渠道,境外资金被动入市主要方式是在中国债券被纳入国际债券指数后,通过被动债券指数基金等被动债券类指数类产品来实现。

投资中国债市的境外机构主要为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各国央行、其他金融机构和其他中长期机构投资者。

再进一步根据当前持仓情况和交易活跃程度来分类,目前参与境内市场的主要外资机构为境外央行类机构、海外对冲基金类、中资金融机构境外子公司以及境外被动指数型基金。

外资在债市投资行为表现:以低风险的利率品种为主,对国债的配置需求最为稳定,对政金债和同业存单的投资需求阶段性变化更为明显。

目前,国债、政金债和同业存单这三类债券是境外机构持有的主要券种,共占比90%以上。

总体而言外资对于债券品种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偏好性,但投资决策却并不是由收益驱动的。

因为对于所有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而言,至少在市场里是不存在任何品种的限制,但长期以来外资偏好的品种非常明显,即利率品种,选择似乎只存在于国债、政金债和同业存单之间,而鲜少投资信用债及其他品种。

其实不难理解,在2016年之前,外资对于信用债的持仓占比尚有10%,但在违约潮及各种打破刚兑之后,外资对于信用债的热情明显下降,目前持仓占比仅为5%左右。

而在低风险的利率品种中,整体而言外资最偏好的还是国债而非收益率更高的政金债,说明政策性金融债的无风险属性尚未被境外机构投资评价体系所认可。

外资在选择期限时,主要与流动性和不同期限、不同品种中美利差的差异有关。

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境外机构对7-10年期、1-3年期债券净买入量最高,增加了对长债的配置、而大幅减少了对于1年期以下债券的买入。

2017年债券通之后,外资对于短期限同业存单的增配爆发式增长,主要还是因为收益率高,而今年以来,而近期外资对于超短期限的品种大幅缩量,则主要是收到了美元货币环境宽松的影响,大量流动性对于长期债券的配置需求上升。

从中国外汇交易中信公布的数据来看,外资配置国债偏向1-3年和5-7年,近半年来,外资对1-3年期和5-7年期国债的增持规模占到了外资增持国债总规模的57.44%;政金债中7-10年期最受外资青睐,占近半年外资增持政金债总量的比重高达48.22%,其次是3-5年期和1-3年期,分别占到了27.32%、20.14%。

风险提示:外资行为不确定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