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证券-龙佰集团-002601-钛白粉有望触底回暖,强化钛全产业链优势-230831

文本预览:
龙佰集团(002601) 事件:龙佰集团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实现收入132.61亿元,同比6.75%;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同比-44.31%;扣非归母净利润11.96亿元,同比-46.23%;毛利率25.11%同比-9.89pct;净利率10.11%同比-9.09pct。单季度看,Q2实现收入62.84亿元,同比-0.95%环比-9.93%;归母净利润6.83亿元,同比-43.21%环比17.96%;扣非归母净利润6.43亿元,同比-45.77%环比16.27%;毛利率27.40%同比-7.79pct环比4.36pct;净利率11.32%同比-8.63pct环比2.30pct。 景气回落拖累业绩,钛白粉有望回暖。2022年下半年以来受终端需求较弱和供应增加影响,公司主营产品钛白粉价格持续回落拖累业绩。2023年上半年钛白粉收入87.89亿元同比-5.34%,毛利率25.84%同比-9.10pct,销量57.82万吨同比23.26%;海绵钛收入10.86亿元同比1.59%,毛利率31.62%同比11.27pct,销量1.92万吨同比32.30%;铁精矿收入12.81亿元同比-1.03%,毛利率40.21%同比-6.07pct,销量254.43万吨同比15.27%;生产钛精矿60.44万吨同比增25.50%全部内部使用保障了原料供应强化了成本优势。根据wind和百川数据,23H1钛白粉均价15610元/吨同比-23.25%环比22H2下滑2.36%,其中23Q2均价15949元/吨同比-20.58%环比4.47%,呈现底部企稳回升态势。随着国家稳增长和房地产政策发力,需求有望复苏,带动公司产品回暖。 深化一体化布局,巩固龙头地位和成本优势。龙佰集团当前具备钛白粉产能151万吨/年,海绵钛产能5万吨/年,规模均居世界前列。公司掌握优质矿产资源及深加工能力,贯通钛全产业链,不断深化一体化布局。拥有多处矿权确保稳定供应钛精矿,加工生产硫酸法钛白粉、富钛料及生铁,富钛料进一步加工生产四氯化钛、海绵钛、氯化法钛白粉。2016年收购四川龙蟒钛业大幅提升钛白粉产能且拥有了自己的矿山资源;2019年收购云南新立钛业巩固氯化法钛白粉地位,将海绵钛纳入产品组合,同时矿山资源拥有量进一步提升;2020年收购金川集团海绵钛资产扩大海绵钛产能;2022年并表攀枝花振兴矿业,使公司控制的钒钛磁铁矿资源量翻倍。公司将推进红格矿区两矿整合、徐家沟开发等钛矿新项目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末期实现年产铁精矿760万吨,钛精矿248万吨。 耦合发展新能源材料,陆续步入收获期。公司依托优势资源并借鉴钛产业成功经验,形成钛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耦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废副产品硫酸亚铁,富余产能烧碱、硫酸、蒸汽、氢气等可直接或间接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将为钛白粉企业处理大量副产品硫酸亚铁提供新途径,可有效利用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增长曲线。筹划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15万吨/年电子级磷酸铁锂项目,其中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一期二期合计10万吨磷酸铁)、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5万吨磷酸铁锂)、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2.5万吨石墨负极)、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5万吨石墨化)已进入量产阶段。2023上半年生产、销售磷酸铁3.00、2.79万吨,同比大幅增长756.58%,2727.46%。 投资建议:龙佰集团为国内钛白粉龙头,并形成了从钛产业一体化产业链,龙头地位和成本优势持续巩固,钛白粉景气有望自底部回暖,战略布局的新能源材料陆续爬坡步入收获期,看好公司盈利持续增长。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268.90/313.21/350.29亿元,同比增长11.3%/16.5%/11.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55/38.79/47.88亿元,同比增长-22.4%/46.1%/23.5%,对应PE分别为16.3x/11.2x/9.0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持续低迷;项目建设和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华金证券-龙佰集团-002601-钛白粉有望触底回暖,强化钛全产业链优势-23083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金证券-龙佰集团-002601-钛白粉有望触底回暖,强化钛全产业链优势-230831(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华金证券《钛白粉有望触底回暖,强化钛全产业链优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龙佰集团(002601) 事件:龙佰集团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实现收入132.61亿元,同比6.75%;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同比-44.31%;扣非归母净利润11.96亿元,同比-46.23%;毛利率25.11%同比-9.89pct;净利率10.11%同比-9.09pct。单季度看,Q2实现收入62.84亿元,同比-0.95%环比-9.93%;归母净利润6.83亿元,同比-43.21%环比17.96%;扣非归母净利润6.43亿元,同比-45.77%环比16.27%;毛利率27.40%同比-7.79pct环比4.36pct;净利率11.32%同比-8.63pct环比2.30pct。 景气回落拖累业绩,钛白粉有望回暖。2022年下半年以来受终端需求较弱和供应增加影响,公司主营产品钛白粉价格持续回落拖累业绩。2023年上半年钛白粉收入87.89亿元同比-5.34%,毛利率25.84%同比-9.10pct,销量57.82万吨同比23.26%;海绵钛收入10.86亿元同比1.59%,毛利率31.62%同比11.27pct,销量1.92万吨同比32.30%;铁精矿收入12.81亿元同比-1.03%,毛利率40.21%同比-6.07pct,销量254.43万吨同比15.27%;生产钛精矿60.44万吨同比增25.50%全部内部使用保障了原料供应强化了成本优势。根据wind和百川数据,23H1钛白粉均价15610元/吨同比-23.25%环比22H2下滑2.36%,其中23Q2均价15949元/吨同比-20.58%环比4.47%,呈现底部企稳回升态势。随着国家稳增长和房地产政策发力,需求有望复苏,带动公司产品回暖。 深化一体化布局,巩固龙头地位和成本优势。龙佰集团当前具备钛白粉产能151万吨/年,海绵钛产能5万吨/年,规模均居世界前列。公司掌握优质矿产资源及深加工能力,贯通钛全产业链,不断深化一体化布局。拥有多处矿权确保稳定供应钛精矿,加工生产硫酸法钛白粉、富钛料及生铁,富钛料进一步加工生产四氯化钛、海绵钛、氯化法钛白粉。2016年收购四川龙蟒钛业大幅提升钛白粉产能且拥有了自己的矿山资源;2019年收购云南新立钛业巩固氯化法钛白粉地位,将海绵钛纳入产品组合,同时矿山资源拥有量进一步提升;2020年收购金川集团海绵钛资产扩大海绵钛产能;2022年并表攀枝花振兴矿业,使公司控制的钒钛磁铁矿资源量翻倍。公司将推进红格矿区两矿整合、徐家沟开发等钛矿新项目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末期实现年产铁精矿760万吨,钛精矿248万吨。 耦合发展新能源材料,陆续步入收获期。公司依托优势资源并借鉴钛产业成功经验,形成钛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耦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废副产品硫酸亚铁,富余产能烧碱、硫酸、蒸汽、氢气等可直接或间接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将为钛白粉企业处理大量副产品硫酸亚铁提供新途径,可有效利用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增长曲线。筹划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15万吨/年电子级磷酸铁锂项目,其中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一期二期合计10万吨磷酸铁)、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5万吨磷酸铁锂)、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2.5万吨石墨负极)、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5万吨石墨化)已进入量产阶段。2023上半年生产、销售磷酸铁3.00、2.79万吨,同比大幅增长756.58%,2727.46%。 投资建议:龙佰集团为国内钛白粉龙头,并形成了从钛产业一体化产业链,龙头地位和成本优势持续巩固,钛白粉景气有望自底部回暖,战略布局的新能源材料陆续爬坡步入收获期,看好公司盈利持续增长。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268.90/313.21/350.29亿元,同比增长11.3%/16.5%/11.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55/38.79/47.88亿元,同比增长-22.4%/46.1%/23.5%,对应PE分别为16.3x/11.2x/9.0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持续低迷;项目建设和产能释放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