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中国民航信息网络-0696.HK-深度报告:民航信息中枢,享行业稳健增长红利-210604

《浙商证券-中国民航信息网络-0696.HK-深度报告:民航信息中枢,享行业稳健增长红利-210604(3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中国民航信息网络-0696.HK-深度报告:民航信息中枢,享行业稳健增长红利-210604(39页).pdf(3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报告导读中航信为国内唯一GDS供应商,占据绝对区域市场优势,盈利能力远超全球同业公司。 跟随国内民航业高速发展,公司业务规模在二十年内跃居全球第二,同时积极探索业务拓展,长期增长稳定。 投资要点我国民航业信息中枢,垄断国内民航市场中航信作为我国唯一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搭建三大核心系统(ICS、CRS、DCS)覆盖旅客出行全链条,掌握民航出行核心数据,并极速推进我国民航业信息化进程,被誉为我国“民航健康运行的神经”。 公司拥有强政府背景,国内主力航司早期机票库存系统均由中航信研发并长期托管;此外,三大航皆为公司股东。 GDS系统本身涵盖的海量民航信息数据是我国信息安全重要环节,因此国外服务商进入市场严格受限,且单价高出中航信数倍,不具有价格优势。 目前国内航司基本都已接入中航信GDS系统,垄断优势明显。 短期内随民航市场复苏,长期享国内民航业高速发展红利公司主营业务中,航空信息技术服务与我国民航客运量高度相关,收入占比约56.2%。 1)短期内,我国民航客运需求复苏领先全球,节假日出游需求暴涨,五一小长假运输旅客866万人次,同比2019年仅下降0.8%;四月单月旅客运输量达到2019年同期的96%。 各国疫苗接种及进一步部分国家地区开放政策的实施,国际出行管控措施有望减弱。 疫情期间航空业位于估值和需求底部,将逐渐回升。 2)长期来看,对比发达国家,我国人均民航出行次数0.47次,远低于美国的2.83次,以及日本的1.03次;仅相当于美国60年代水平。 我国人均乘机次数与人均GDP增速基本一致,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我国人均GDP增速推算,我国民航需求在2030年前至少还有一倍空间。 十三五期间大力催生新机场落建,未来15年我国仍计划新建162座机场;三大航运力持续引进,为民航业发展提供足够供给。 多方业务拓展提升公司营收弹性,航旅纵横实现向C端转换公司积极探索业务拓展,在嘉兴和北京分别设立22万和53万平米数据中心,进军IDC业务。 2017年北京新运行中心一期建成启用,目前已进入平稳运营状态,可供给公司未来10-20年发展。 航旅纵横去年完成混改后,商业化模式进程加速,新增机票订购等功能开始由B端向C端的转变。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所处民航信息服务业正处高速发展阶段,国内民航市场仍有较大潜力空间。 预计伴随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部分地区开放政策逐渐实施,国内国际航线管控有望放松。 IATA在近日的预测中也对未来中国国内市场的客运需求增长表达了积极的态度。 国内民航出行市场自3月起已趋于正常,四月创下2020年以来单月最高客运记录。 近年来,中航信也对数据网络和系统集成业务进行了拓展,成为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航空业极少数实现盈利的公司之一。 因此,结合以上和公司的规模优势的考量,我们预计中航信2021-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09、28.73、30.49亿元,EPS分别为0.75、0.98、1.04元/股;给予公司行业平均23倍目标PE,对应目标价17.25元(约20.53港币),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控制不及预期、疫苗产能/效果不及预期、航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远期航司自建系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