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兴森科技-002436-加码研发深化内功,引战投助力IC载板-230822

文本预览:
兴森科技(002436) 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告,23H1营收同比稳健短期盈利能力欠佳。但公司布局稀缺IC载板赛道,未来有望逐步释放弹性,调整为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3H1营收同比稳定,盈利能力有所下滑。公司23H1营业收入25.66亿元,同比-4.81%,归母净利润0.18亿元,同比-94.98%,扣非归母净利润0.06亿元,同比-97.66%;单季度来看,公司Q2营业收入13.14亿元,同比-7.65%/环比+4.98%,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93.33%/环比+40.66%,扣非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96.38%/环比+489.97%;盈利能力来看,公司2023上半年毛利率为25.19%,同比-4.92pcts,净利率0.70%,同比-12.63pcts,扣非净利率0.25%,同比-9.81pcts。上述原因主要系:1)行业整体下滑导致需求不足;2)FCBGA封装基板项目投入、珠海兴科产能爬坡阶段的亏损及员工持股计划带来的费用摊销。 引入战略投资者,为IC载板建设保驾护航。公司此前发布公告,拟对广州兴森增资并引入包括公司主体、国开制造业基金、建信投资等在内的5名战略投资者,拟增资金额为16.05亿元。本次增资将增强广州兴森的资本实力,有利于推进FCBGA封装基板项目建设进程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为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及长远利益打下牢固根基。 加码研发深化内功,坚守战略放眼未来。公司23H1研发投入2.61亿元,同比+68.07%,主要系FCBGA项目研发投入增加所致。尽管短期经营承压,但着眼未来公司仍坚定加码数字化转型和高端封装基板战略,在行业低迷时期修炼内功。公司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FCBGA封装基板项目持续加注,客户认证、良率提升及产线建设稳步推进;北京揖斐电项目完成收购,基于Msap工艺的技术布局业已完成,静候下游需求复苏。 估值 尽管公司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前瞻布局稀缺IC载板,未来有望逐步释放业绩弹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分别实现收入63.10/80.97/107.0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5/5.27/8.66亿元,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72.7.6/37.6/22.9倍。调整为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IC载板建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
展开>>
收起<<
《中银证券-兴森科技-002436-加码研发深化内功,引战投助力IC载板-23082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兴森科技-002436-加码研发深化内功,引战投助力IC载板-230822(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加码研发深化内功,引战投助力IC载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兴森科技(002436) 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告,23H1营收同比稳健短期盈利能力欠佳。但公司布局稀缺IC载板赛道,未来有望逐步释放弹性,调整为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3H1营收同比稳定,盈利能力有所下滑。公司23H1营业收入25.66亿元,同比-4.81%,归母净利润0.18亿元,同比-94.98%,扣非归母净利润0.06亿元,同比-97.66%;单季度来看,公司Q2营业收入13.14亿元,同比-7.65%/环比+4.98%,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93.33%/环比+40.66%,扣非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96.38%/环比+489.97%;盈利能力来看,公司2023上半年毛利率为25.19%,同比-4.92pcts,净利率0.70%,同比-12.63pcts,扣非净利率0.25%,同比-9.81pcts。上述原因主要系:1)行业整体下滑导致需求不足;2)FCBGA封装基板项目投入、珠海兴科产能爬坡阶段的亏损及员工持股计划带来的费用摊销。 引入战略投资者,为IC载板建设保驾护航。公司此前发布公告,拟对广州兴森增资并引入包括公司主体、国开制造业基金、建信投资等在内的5名战略投资者,拟增资金额为16.05亿元。本次增资将增强广州兴森的资本实力,有利于推进FCBGA封装基板项目建设进程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为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及长远利益打下牢固根基。 加码研发深化内功,坚守战略放眼未来。公司23H1研发投入2.61亿元,同比+68.07%,主要系FCBGA项目研发投入增加所致。尽管短期经营承压,但着眼未来公司仍坚定加码数字化转型和高端封装基板战略,在行业低迷时期修炼内功。公司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FCBGA封装基板项目持续加注,客户认证、良率提升及产线建设稳步推进;北京揖斐电项目完成收购,基于Msap工艺的技术布局业已完成,静候下游需求复苏。 估值 尽管公司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前瞻布局稀缺IC载板,未来有望逐步释放业绩弹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分别实现收入63.10/80.97/107.0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5/5.27/8.66亿元,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72.7.6/37.6/22.9倍。调整为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IC载板建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