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金博股份-688598-光伏热场触底反弹,负极验证提速促放量-230815

文本预览:
金博股份(688598) 业绩简评 8 月 14 日公司披露 2023 中报, 上半年实现营收 6 亿元,同比-28%;实现归母净利润 2.83 亿元,同比-23%。其中, Q2 实现营收3 亿元,同比-23%,环比+1%;实现归母净利润 1.65 亿元,同比-0.2%,环比+40%。 经营分析 光伏热场降本持续推进, 推动盈利触底回升。 公司定增项目高纯大尺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项目已全面达产,热场产能提升至3500 吨/年,带动上半年出货增长至超 1700 吨,同比增长超 40%,预计 Q2 出货超 900 吨。 为塑造竞争格局,公司依托成本优势持续降价, 同时积极通过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推进降本,降本速度快于价格下降速度, Q2 毛利率环比提升 1PCT 至 37%,充分体现成本优势。 据市场调研,目前热场投标价格已达到尾部厂商成本, 随 N型推广带动高纯度热场需求提升, 公司热场产品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新业务多点开花,碳材料平台雏形初现, 负极热场、 刹车盘有望快速放量。 公司全面推进碳材料产业化平台战略,由单一产品向多元产品路线发展, 多领域技术创新稳步推进: 1)负极: 成功开发锂电负极高温碳化用碳/碳匣钵、坩埚、 箱板、立柱等碳/碳系列热场产品,并应用于年产 10 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用碳粉制备一体化示范线Ⅰ期项目 (已于报告期末投产), 加速推进碳/碳热场产品下游验证进度,有望进一步提升碳/碳材料市场空间,预计 23 年下半年起负极热场产品实现批量化出货, 24 年快速增长, 贡献新的盈利增长点; 2) 加快碳陶制动盘认证进度, 目前已与 10 余家新能源车企开展碳/陶制动盘的研发和试制,获得 3 家车企定点,下半年起出货有望快速提升; 3) 稳步推进半导体热场材料及保温材料、氢燃料电池碳纸、储氢瓶等多领域研发,预计下半年起各业务陆续放量,不断贡献盈利增长点。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根据光伏热场竞争格局及公司新业务拓展进度,我们微调公司 2023-2025 年盈利预测至 6.71( -6%)、 10.62、 14.38 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21/13/10 倍,考虑到公司新业务放量带来的高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及毛利率下降、技术研发及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国金证券-金博股份-688598-光伏热场触底反弹,负极验证提速促放量-23081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金博股份-688598-光伏热场触底反弹,负极验证提速促放量-23081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光伏热场触底反弹,负极验证提速促放量》研报附件原文摘录)金博股份(688598) 业绩简评 8 月 14 日公司披露 2023 中报, 上半年实现营收 6 亿元,同比-28%;实现归母净利润 2.83 亿元,同比-23%。其中, Q2 实现营收3 亿元,同比-23%,环比+1%;实现归母净利润 1.65 亿元,同比-0.2%,环比+40%。 经营分析 光伏热场降本持续推进, 推动盈利触底回升。 公司定增项目高纯大尺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项目已全面达产,热场产能提升至3500 吨/年,带动上半年出货增长至超 1700 吨,同比增长超 40%,预计 Q2 出货超 900 吨。 为塑造竞争格局,公司依托成本优势持续降价, 同时积极通过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推进降本,降本速度快于价格下降速度, Q2 毛利率环比提升 1PCT 至 37%,充分体现成本优势。 据市场调研,目前热场投标价格已达到尾部厂商成本, 随 N型推广带动高纯度热场需求提升, 公司热场产品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新业务多点开花,碳材料平台雏形初现, 负极热场、 刹车盘有望快速放量。 公司全面推进碳材料产业化平台战略,由单一产品向多元产品路线发展, 多领域技术创新稳步推进: 1)负极: 成功开发锂电负极高温碳化用碳/碳匣钵、坩埚、 箱板、立柱等碳/碳系列热场产品,并应用于年产 10 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用碳粉制备一体化示范线Ⅰ期项目 (已于报告期末投产), 加速推进碳/碳热场产品下游验证进度,有望进一步提升碳/碳材料市场空间,预计 23 年下半年起负极热场产品实现批量化出货, 24 年快速增长, 贡献新的盈利增长点; 2) 加快碳陶制动盘认证进度, 目前已与 10 余家新能源车企开展碳/陶制动盘的研发和试制,获得 3 家车企定点,下半年起出货有望快速提升; 3) 稳步推进半导体热场材料及保温材料、氢燃料电池碳纸、储氢瓶等多领域研发,预计下半年起各业务陆续放量,不断贡献盈利增长点。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根据光伏热场竞争格局及公司新业务拓展进度,我们微调公司 2023-2025 年盈利预测至 6.71( -6%)、 10.62、 14.38 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21/13/10 倍,考虑到公司新业务放量带来的高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及毛利率下降、技术研发及市场开拓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