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豹研究院-2023年供应链金融科技企业:联易融、中企云链企业研究报告-摘要版--230717

文本预览:
联易融与中企云链均为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两者共占据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市场20%的市场份额。联易融与中企云链的主营业务均是提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推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联易融与中企云链的产品主要围绕资产证券化业务与多级流转业务来布局,该类业务均贡献了两家企业80%以上的营收。而其他中小微企业信用服务业务则可视为两家企业供应链金融产品生态的补充,仅贡献了两家企业5%-15%的营收。 联易融与中企云链均基于平台上的交易量收取固定费率的服务费。其中,联易融的收入来源包括收取不同解决方案的差异化费率,以及自有资金促成融资带来的利息收入;中企云链“云信”的收入仅靠0.2%的平台手续费。 联易融vs中企云链——产品运行模式对比联易融与中企云链的应收账款流转平台运行模式相似,在联易融推出第一款多级流转平台产品后,因其技术壁垒不高,商业模式可轻易复制,导致后期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多款同质化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也直接导致了市场竞争激烈,厂商之间需通过收取更低的服务费,以打价格战的方式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联易融vs中企云链——供应链资产处理规模对比 从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上看,中企云链成立近8年,每年的确权金额约为1000-1200亿元,融资额约为800-900亿元,这与联易融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无显著差距。因此,两家企业在供应链资产处理规模上旗鼓相当。我们认为,在两家企业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企业难以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拉开差距。 联易融vs中企云链——覆盖行业及客群对比 中企云链的主要客群是央国企、优质上市公司等实体经济产业链。联易融则主要深耕房地产行业,同时在近两年不断提升其他行业客户占比。
展开>>
收起<<
《头豹研究院-2023年供应链金融科技企业:联易融、中企云链企业研究报告-摘要版--230717(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豹研究院-2023年供应链金融科技企业:联易融、中企云链企业研究报告-摘要版--230717(24页).pdf(2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头豹研究院《2023年供应链金融科技企业:联易融、中企云链企业研究报告(摘要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联易融与中企云链均为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两者共占据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市场20%的市场份额。联易融与中企云链的主营业务均是提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推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联易融与中企云链的产品主要围绕资产证券化业务与多级流转业务来布局,该类业务均贡献了两家企业80%以上的营收。而其他中小微企业信用服务业务则可视为两家企业供应链金融产品生态的补充,仅贡献了两家企业5%-15%的营收。 联易融与中企云链均基于平台上的交易量收取固定费率的服务费。其中,联易融的收入来源包括收取不同解决方案的差异化费率,以及自有资金促成融资带来的利息收入;中企云链“云信”的收入仅靠0.2%的平台手续费。 联易融vs中企云链——产品运行模式对比联易融与中企云链的应收账款流转平台运行模式相似,在联易融推出第一款多级流转平台产品后,因其技术壁垒不高,商业模式可轻易复制,导致后期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多款同质化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也直接导致了市场竞争激烈,厂商之间需通过收取更低的服务费,以打价格战的方式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联易融vs中企云链——供应链资产处理规模对比 从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上看,中企云链成立近8年,每年的确权金额约为1000-1200亿元,融资额约为800-900亿元,这与联易融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无显著差距。因此,两家企业在供应链资产处理规模上旗鼓相当。我们认为,在两家企业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企业难以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拉开差距。 联易融vs中企云链——覆盖行业及客群对比 中企云链的主要客群是央国企、优质上市公司等实体经济产业链。联易融则主要深耕房地产行业,同时在近两年不断提升其他行业客户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