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资金空转:观察指标、历史借鉴和解决之道-230704

文本预览:
2022年以来,资金空转现象有所抬头。资金空转存在两类含义,一类是指资金脱离实体经济,仅在金融体系内部流转。另一类是指货币在转化为生产或商品过程中的阻滞和缓流。表现形式上,资金空转包括影子银行,金融同业业务和信贷空转,我们可根据不同的业务模式来构建相应的观察指标。去年以来,资金空转现象有所抬头,影子银行和同业投资均有所扩张。实体部门存在信贷空转的现象,包括企业通过借入低息贷款,偿还其他债务。信用扩张所派生的存款,更多以定存、结构性存款的形式存在。 历史上各轮资金空转的模式、成因和历程。 2008-2013:影子银行兴起,银信、银证等通道业务占主导。国内宏观政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由趋紧转向宽松,影子银行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3年银监会下发8号文,银行理财投资非标的业务模式受到明显约束。 2014-2016:同业空转链条为主要模式。2014年金融同业业务进入创新高峰期,通过金融嵌套的模式有效规避了监管。2015年新一轮降准降息,同业链条进一步扩张,直至2017年金融体系去杠杆后才迎来终结。 2018-2020:以结构性存款为核心的资金空转。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2018年国内货币政策再度转松。企业开始通过低成本融资,再买入结构性存款的方式套利。2020年监管新规出台,结构性存款自此进入下行通道。 推动经济均衡复苏可能是资金空转更好的解决之道。暂时性的资金空转是宏观周期中的正常现象。对于银行而言,其空转动机在于传统信贷业务收益下行,盈利承压,需要通过同业业务提高资产端或其他收入。基于历史经验,打击同业空转最好的方式之一是金融严监管,但这可能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对于实体部门而言,主要因为当前房地产、库存、产能周期仍在下行,企业利润与信用周期错位,投资支持意愿不强。因此,我们认为终结本轮空转可能需要政策进一步发力,直至推动经济均衡复苏。 下半年货币政策有望维持积极取向。6月以来,货币政策加大了逆周期调控力度。下一阶段,一是央行可能重新加强信贷投放的窗口指导;二是三季度末前后或有“功能性”降准;三是国内产能周期触底前,央行或再次降息;四是可能推出增量结构工具。积极的货币政策有望引领稳增长政策加码,推动经济企稳回升,资金空转现象有望在下半年出现改善。 风险因素: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居民企业信心恢复不及预期等。
展开>>
收起<<
《信达证券-资金空转:观察指标、历史借鉴和解决之道-230704(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达证券-资金空转:观察指标、历史借鉴和解决之道-230704(25页).pdf(2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资金空转:观察指标、历史借鉴和解决之道》研报附件原文摘录)2022年以来,资金空转现象有所抬头。资金空转存在两类含义,一类是指资金脱离实体经济,仅在金融体系内部流转。另一类是指货币在转化为生产或商品过程中的阻滞和缓流。表现形式上,资金空转包括影子银行,金融同业业务和信贷空转,我们可根据不同的业务模式来构建相应的观察指标。去年以来,资金空转现象有所抬头,影子银行和同业投资均有所扩张。实体部门存在信贷空转的现象,包括企业通过借入低息贷款,偿还其他债务。信用扩张所派生的存款,更多以定存、结构性存款的形式存在。 历史上各轮资金空转的模式、成因和历程。 2008-2013:影子银行兴起,银信、银证等通道业务占主导。国内宏观政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由趋紧转向宽松,影子银行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3年银监会下发8号文,银行理财投资非标的业务模式受到明显约束。 2014-2016:同业空转链条为主要模式。2014年金融同业业务进入创新高峰期,通过金融嵌套的模式有效规避了监管。2015年新一轮降准降息,同业链条进一步扩张,直至2017年金融体系去杠杆后才迎来终结。 2018-2020:以结构性存款为核心的资金空转。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2018年国内货币政策再度转松。企业开始通过低成本融资,再买入结构性存款的方式套利。2020年监管新规出台,结构性存款自此进入下行通道。 推动经济均衡复苏可能是资金空转更好的解决之道。暂时性的资金空转是宏观周期中的正常现象。对于银行而言,其空转动机在于传统信贷业务收益下行,盈利承压,需要通过同业业务提高资产端或其他收入。基于历史经验,打击同业空转最好的方式之一是金融严监管,但这可能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对于实体部门而言,主要因为当前房地产、库存、产能周期仍在下行,企业利润与信用周期错位,投资支持意愿不强。因此,我们认为终结本轮空转可能需要政策进一步发力,直至推动经济均衡复苏。 下半年货币政策有望维持积极取向。6月以来,货币政策加大了逆周期调控力度。下一阶段,一是央行可能重新加强信贷投放的窗口指导;二是三季度末前后或有“功能性”降准;三是国内产能周期触底前,央行或再次降息;四是可能推出增量结构工具。积极的货币政策有望引领稳增长政策加码,推动经济企稳回升,资金空转现象有望在下半年出现改善。 风险因素: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居民企业信心恢复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