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银行业: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正式稿,有哪些变化?有哪些影响?-210613

《国盛证券-银行业: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正式稿,有哪些变化?有哪些影响?-210613(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银行业: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正式稿,有哪些变化?有哪些影响?-210613(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新规相比“征求意见稿”变动不大。 银保监会与央行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稿)》(后简称“新规”),确定了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具体监管要求,相比“征求意见稿”主要有两点不同:1)每只产品投资于同一家商业银行(评级为AAA)的存款、同业存单规模占产品净值的比例,从“不得超过10%”提升至“不得超过20%”。 这一改动放宽了现金管理类产品投资集中度要求,与目前的货基适用相同标准。 2)给与了一年半的充足的过渡期,截止日为2022年底。 各项监管要求严格类比货币基金,具体来说重点条款包括:1)投资范围:限定为现金、1年以内存款、回购、央票和同业存单,以及397天以内债券。 并确定禁投池,包括股票、以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可转债、AA级以下信用债及ABS,以及其他监管禁止的品种。 2)产品期限要求: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平均剩余存续期限不得超过240天。 3)投资集中度:不同资产设置不同要求,如同一(AAA)银行存款、同业存单不得超过产品净值的20%;投资有固定期限的存款不超过30%等。 4)摊余成本+影子定价:设置了0.5%、0.25%两个偏离度的门槛。 一旦超过需要公告投资者,并采取暂停认购、调整偏离度等措施。 此外“新规”对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规模也有一定限制,其中理财子公司不得超过风险准备金的200倍,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商业银行不得超过理财产品总额的30%。 5)T+0赎回要求:单日赎回额度不超过1万元。 6)其他要求如杠杆率不超过120%、投资者集中度的要求均与货基一致。 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影响:未来收益率或趋于下降,与货基的竞争重回同一起跑线。 “新规”之前,由于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要求相对宽松,可以通过拉长资产久期、扩大投资范围等方式提升产品收益率,相比货币基金有一定优势。 根据《2020年中国理财报告》,2020年全行业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在3%左右,而同期天弘余额宝的年平均收益率只有1.84%(当前收益率分别在3.2%、2.0%左右,见图表2)。 预计未来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将逐步下降,与货基逐步趋同。 此外,银行理财子公司所发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未来不论是起售门槛上(基本无门槛)、销售渠道(允许互联网销售)还是赎回要求上均基本与货基要求一致。 对银行及理财子:短期影响有限,长期看龙头集中度或将持续提升。 1)短期:分流货基同时也有利于“存款回流”,1.5年的过渡期下这一过程或相对“缓慢”。 得益于收益率高、无门槛、T+0赎回、摊余成本计价等优势,现金管理类产品是银行“资管新规”以来,净值化转型的重点产品。 2021年3月末达到了7.3万亿(相比2019年增长近80%),占全部理财产品的比重达29%,增长迅猛。 (但测算21Q1相比2020年末规模基本稳定,或由于部分银行提前开始调整)。 “新规”严格类比货基管理,部分通过信用下沉+拉长期限提高收益率抢夺客户的产品或需进行一定的调整,这在带来“货基分流”的同时也会引导全社会“无风险利率”的下降,带动“存款回流”减轻银行负债端压力。 此外,1.5年的过渡期对大多数现金管理类产品来说足够长,银行整改压力预计不大(主要投向货币市场工具,长期限资产、非标投资占比较少)。 产品收益率或“缓慢”向货基趋同,“分流”过程或相对“缓慢”。 2)对银行收入的影响较为有限。 当前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模式是“收入=产品规模管理费率”,管理费率大多仅在0.2%-0.3%左右,并不高(按7万亿的规模测算收入仅140亿-210亿)。 从总的收入体量上看,2020年披露相关数据的上市银行所有理财业务收入占营收的比重大多不足5%(现金管理类产品带来的收入比重预计更低)。 根据上述公式,现金管理类理财的收益率下降本身不对收入造成影响,关键是规模。 从过去几年货币基金的发展情况来看:A、2018年以前货基快速发展:现金管理类产品还没有快速发展,货基本身的收益率也较高(在4%左右),伴随居民理财意识的觉醒,货基从2017年初的4.4万亿左右增长至2018年7月的8.5万亿左右。 B、2018年下半年-2020年:受宽松的货币环境的影响,货基收益率从4%以上快速下降至2020年8月最低1.5%左右(而同期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基本保持在2.5%以上),此外受到大额风险暴露监管、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竞争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规模从8.9万亿下降至2020年10月末的7.3万亿。 C、2020年10月以来: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回归2%-2.5%左右的水平,虽然相比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率的仍有一定利差,但货基开始恢复性增长,从7月末7.3万亿提升至2021年5月末超9万亿。 参考货基的经验,对现金管理类产品来说:短期内规模增长或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但中长期来看,由于其收益率只是与货基拉平(而不是明显低于货基),加上银行依旧保持着客户流量、渠道、综合金融服务与信任度等多方面的优势,现金管理类产品或将逐步恢复稳健的增长。 3)中长期:龙头公司的优势或将扩大。 理财的相关监管要求本身就相对有利于龙头公司,如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中小行,对于1万元以上销售起点的产品,个人投资者首次购买需网点面签。 “新规”以前部分中小行可以通过拉长久期+信用下沉的方式,用提升收益率的方式抢夺客户。 但“新规”落地后,随着各项监管规范,银行、货基的竞争将重归产品本身、投研能力、服务质量、销售渠道、客户基础等“核心竞争力”。 根据《2020年中国理财报告》,80.9%的投资者会把理财资产放在同一家机构中,核心竞争优势较强的龙头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优势或将进一步凸显。 对利率市场的影响:相对利好短期利率债与高评级信用债。 1)与此前规范存款市场无序价格竞争类似,“新规落地”消除了部分“监管套利”,有利于全社会无风险利率实现实质性下降,提升风险资产的价格中枢的同时,也有利于存款回流;2)对债券市场而言,“新规”对短期利率债和高评级信用债相对利好:A、要求控制久期、只能投资1年以内存款、回购、央票和同业存单,以及397天以内债券的规定,更有利于短期的利率债品种;B、由于不能投资AA+以下的债券和资产支持债券,理财公司或相对增加高评级信用债配置。 根据《2020年中国理财报告》,银行理财整体投向AA+以下信用债的规模约2.3万亿,占理财产品总额的9%,现金管理类产品占银行理财约29%,按这一比例测算现金管理类理财中需要调整的AA+以下债券约6500亿(考虑到现金管理类产品风险偏好更低,预计实际数值也更低),占全市场AA+以下信用债的比重(根据Wind数据统计约10.58万亿)仅约6%。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宏观经济恶化,债券市场波动超预期,银行理财业务转型不及预期。